Friday, March 21, 2008

瓊瑤小說中的男女心理剖析

最近在整理這個東西,非常有趣,也在裡面看到自己某段的愛情歷程,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中美的言情小說的相比較,美國小說結局通常是"男主角卸下了冷苦嘲諷的外表,變得溫柔體貼","女主角則受到啟蒙,從生澀的處女成為一個懂得享受性愛歡愉的成熟女人","戀愛過程中,愛情以及兩性互動的本質是充滿問題的,但這些問題解決增強了男女雙方的自我成長"。

而瓊瑤小說中的男女愛情經常是完美無缺的,一開始雙方因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結合,同樣愛好藝術及大自然,而後來的阻礙多來自外部如雙方家庭等,發生衝突後可能會引發女主角的一些領悟,但是女主角通常不會發揮自己的潛力來重新安排生活,最後總是透過愛情或婚姻來得到身分認同上的解決(對於學西方心理學的我們來說,這等於沒解決)。

二、瓊瑤式女主角通常都很柔弱,當然也有一些堅強的女性,但並非堅強的女子能夠得到他們嚮往的愛情,反倒是那些柔弱依賴的女子,也許是現實人生中的失敗者,卻是愛情領域的勝利者。(這好像變成我下意識的一種認定,就是我一定要在男生面前喬裝柔弱,才能得到喜愛)。

三、瓊瑤是女主角墜入情網是一種被動的狀態,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而陷入感情關係中,而不是主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女生在愛情中的主體性被整個的eliminate掉了)。

四、丈夫需要盡到保護的責任,背起女主角不快樂、不幸福的十字架(這,真是苦了男生啦)。

五、女性言情小說意味著女性在幻想層次完全倒退到嬰孩階段,和男主角完全融合為一,男主角就好像女主角的父母(這個過程我好像在現實感情中經歷過)。

六、瓊瑤小說人物缺乏一種明顯的自我人格結構,在與他人互動中,才併射出最原始真摯的本性,並且在毆打、爭吵或生病的過程中,開始反思內省做自我探索。基本上,在中國人的社會裡面,婚姻或感情很難獨立於親情而存在,這在瓊瑤小說中也是處處可見,畢竟我們是一個講求關係的文化。

七、瓊瑤小說某種程度上,是對於傳統父權制度的一種反叛,或者說是構築出另外一個不同於現實生活中權力關係的一個幻境。傳統的中國家庭制度呢,重視的是父與子的關係,女性間的關係以及夫妻間的關係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所以,像是瓊瑤小說中,是創造出一個林芳玫所說的道德幻境,也就是在男性握有優勢及資源,女性身處被支配、被控制的情勢時,生存之道就是對其提出一種道德訴求,並且以情感來連結建立男女和父母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一種愛與被愛、保護與被保護的關係,逆轉父權社會中的權力秩序。

以上,就是東方人可能在感情上比較會有可能有的圖像的初步整理,摘錄自台大新聞所教授林芳玫的解讀瓊瑤的愛情王國一書,在婚姻真正開始的時候,就會產生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衝突。有了瞭解,諮商者可能會比較知道從哪裡去切入,幫助個案重新整理對愛情的態度與做法。或者像我老闆說的,有些東西根本不需要處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