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公室暴力的界定
在這篇文章中有一些相關定義。簡單來說,在辦公室內任何型式的威嚇、嘲笑或心理上的虐待,以達到控制個人的目的,都算是辦公室暴力。這可以小到細微的在背後說壞話,或者是直接的暴力行為。辦公室暴力的例子包括了:被給予不合理的工作量、成為謠言攻擊的目標、被排擠在內部工作消息管道之外、固定被他人公然嘲笑、工作被過度監控、感覺常會被無故炒魷魚。
你並不孤單!
從古至今,由中到外,辦公室暴力一直都存在著,一般人都以為成人不像小孩子,會互相欺負,其實不然。BBC網站中就提到相關研究顯示,每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曾經遭遇過辦公室暴力(CNN網站則說每六人中就有一人)。在性別上面,根據CNN報導,辦公室暴力施行者有58%是女性,而有80%的受害者是女性。不過辦公室暴力的研究算是最近才有的,研究數據不多,大部份的人對此暴力形式也多半停留在耳語階段,加上這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因此能夠公開討論的機會並不多。
幸好西方媒體及心理輔導界近年還滿關心這方面的議題的,各大媒體如BBC、CNN、MSNBC或ABC等,都對此議題做出相關報導,而小眾媒體像是Shrink Rap Raido網站就訪問了澳洲心理學家Bruce Schubert,以心理學角度從頭到尾介紹了辦公室暴力。另外有部非常著名的影片叫做North County(台灣中譯:北國性騷擾,2006年播映),講述一位女礦工受欺負到最後自力救濟的過程。2002-2004年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念書時,老師也曾經帶我們討論相關的議題。
被同事欺負該怎麼做才好?
CNN的網站上面有一篇文章,提出四項建議給受到同事欺負的朋友。
- 不需要以暴制暴,因為這只會造成更多衝突。
- 假設最好的狀況,例如說對方如果在你面前插隊,用提醒的口氣告訴對方,可能對方沒有看到你在這裡,而不是直接控訴對方惡意插隊。
- 將動機跟行為分開,例如說當對方說了甚麼讓你不舒服的話時,可以告訴對方說,我知道你並非有意如此,但當你叫我寶貝的時候,我覺得不太舒服。
- 溝通時以事實為主,不要預設對方是針對你,就可以避免讓自己變成一個無力的受害者的情況,而造成不必要的衝突。例如說,你可以先跟對方說:最近開會的時候你都會說我的點子很遜。然後停頓一會兒,才接著說出你的感受或下結論。
被老闆欺負怎麼辦?
人的一生當中,難免會碰到豬頭老闆,豬頭老闆還好,假如這個老闆仗著權力勢力欺負你,例如說在所有同事面前羞辱你、在半夜打電話給你,該怎麼辦?在美國專業心理網站Psychology Today中提到一些不錯的觀點,我整理如下:首先了解會欺負人的老闆所存在的組織,通常都是階級嚴明、權威至上的,也因此在挑選工作地點時,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如果你已經身在其中了,明白有時候組織型態、氣氛會助長權威領導,不要因此失去對自己的自信。
這類老闆,通常認為自己是優越於其他人的,所以有權力欺負員工。長期處於競爭的環境之下,他們對其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是不夠敏感的。這樣的管理常會影響到組織的創新。 不過因為現在許多公司都很重視形象以及組織效益,所以在美國,這類管理者會被當作不適任而要求改進。
如果真的碰到老闆欺負怎麼辦?Psychology Today提到的幾個作法如下:
- 直接說出自己絕對不會忍受這類欺負,因為這類老闆在這方面並沒有內在控制力,所以需要外在力告訴他們,界線在哪裡。
- 要在私下的場合說,因為在眾人面前說,只會使這類老闆拉不下臉而不願意退讓。
- 直接說出你覺得被欺負的點、以及無法忍受的事實。不要當老闆的心理師,所以只把注意力放在事實,不需要去分析或了解老闆的動機。
- 舉例告知老闆他的做法如何影響到其他組織中的員工,許多老闆並不清楚而想知道自己在員工中的領導力如何。
- 找到適當的時機,告訴老闆他可以怎麼做,甚至可以舉出之前他做得好的例子,引導他往那方面去做。
- 說明其他人對老闆的行為的看法,例如說,"當你在會議中羞辱我時,其實對您自己也是一種羞辱,其實那也是在顯示您的弱點"。
- 適時帶進幽默,可以讓溝通過程更輕鬆。
- 找有同樣遭遇的同事,一起去面質老闆,在組織中地位越高的老闆,需要結合越多的人一起。
辦公室暴力倖存者的復原
辦公室暴力和其他形式暴力是一樣的,根據暴露的時間長短、密集度、暴力形式、處理方式及個人特質等,對個人造成不同的影響,因此除了在發生當時,尋求諮商師諮詢之外,在發生後,仍可以尋找諮商師協談,以了解復原狀況,並且不影響接下來的人際交往。這裡有BBC關於辦公室暴力所造成的長期影響的相關讀者投書。
如果說,你本身是施加暴力者,那麼也應該來找諮商師協談。在美國知名心理電視節目主持人Dr. Phil的網站上,有給施加暴力者的建言(如何減低想要控制的欲望,以及完美的傾向等)。尋找組織外相關單位(如Workplace Bullying Institute)的幫助,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總之想辦法讓自己能夠暴露在各種不同的資訊和不同的援助管道裡面,就會慢慢找到資源和方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