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09, 2008

為什麼要寫?Why We Write?

這件事情,我可能要感謝一下每天必寫日記的前男友G,因為他我才知道寫作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可以有多麼大。尤其他那種就算天塌下來也要寫日記的態度,深深影響了我對一些事情的信念。幾天前查詢了一下我的部落格,發現有本一年前看過的書,距離一年後又再看,才發現那時候還真的有認真看過這本書,所以這一年以來其實有受到那本書的影響。想來這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從前沒有紀錄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被甚麼影響著,現在有了部落格、有了紀錄,才發現自己一直不斷透過閱讀在形塑自己的生命!

然後發現,三年半前我對自己下了一個指令,就是不管怎麼樣都要走上一條覺醒的道路,雖然一路跌跌撞撞,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過,卻在最後發現只要能夠相信自己的直覺、順著直覺的流走,事情總會朝著自己想要的地方去的。從前在舊金山州大的老師說,我當時的轉變其實是經歷之前幾年的埋伏守候的,那麼我想今天的我,又長大了一點點。至少在照鏡子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醜了,至少對於自己的身材,開始有自信了,至少可以知道怎麼樣去打理自己的食衣住行,而不覺得受到控制了。對於關係,也比較能夠不伎不求了。而這中間經歷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苦!而接下來又有多長的路要走?而我有多麼、多麼地想要跟人分享自我治療的經驗!

以下是我繁雜的書單的一部分,有許多很慚愧地雖然買了但還沒有時間細看,但是大致上可以看到我其中一支閱讀脈絡,而這個脈絡正好對應著我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新看法:

親密關係的轉變 現代社會的性、愛、欲/ 紀登思著 巨流出版
為什麼要做愛 奈爾斯艾垂奇 時報出版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 Ulrich Beck 譯者蘇峰山、魏書娥、陳雅馨 土緒出版
愛情地圖  黛安娜伊希朵瑞 譯者:汪芸 天下遠見
愛之旅  戴安艾克曼  譯者莊安祺  時報出版
關係花園 心靈工坊
陳文玲  多桑與紅玫瑰
劉黎兒  女人30後、大不婚
胡因夢  死亡與童女之舞 胡因夢自傳
林芳玫  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遇見100%的愛  雷淑芸譯  心靈工坊
The Unexpected Legacy of Divorce/ Judith S. Wallerstein Julia M. Lewis, Sandra Blakeslee
女性自戀 女人的認同渴求與自我價值感 商周出版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馬可孛羅

今天在看Michael White的"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那本書,發現裡面有一段講,為什麼書寫對治療來說會是這麼重要,我想摘錄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要知覺自身生活的變化--體驗自己的生活是個進程--要知覺自己的確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便需要一種機制來幫助在時間一貫順序的脈絡之下,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尋找自己一生的事件。換一種說法,要實行新的意義,要體驗自己對自己生活的個人,測知生活有過的變化非常重要,這種測知,必須要有時間的線性概念才有可能。然而,在心理治療界,時間向度多半受到忽視。因為線性時間概念需要的是紀錄事件順序的能力(Stubbs, 1980),書寫又很適合做這種紀錄,所以要引進線性時間概念,進而產生生活意義,書寫傳統是很重要的機制。尋求治療的人往往覺得生活看起來毫無變化,自己又無力介入,追尋新的可能性和意義常常阻礙重重。這樣看來,就書寫傳統可以促使我在時間向度上釐清自身經驗而言,這種傳統可以為治療提供很多東西。(P.40)

根據夏夫(Chafe, 1985)的看法,寫語不但使人掙脫局部一是有限的時間與資訊力,使我們有時間讓自己的注意力搜尋大量的資訊,對語言資訊做精密的組織,還提供一種機制,增加觀念單位的資訊內容,按照各種依賴關係組織這些觀念。......換句話說,我們可以主張書寫提供的機制可以讓人積極地決定怎樣安排資訊與經驗,產生各種事件與經驗紀錄。 (p.41)

謝謝你,G,讓我憶起對於文字的熱愛和喜好,敬祝闔家平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