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我的瑜珈老師聊到要去東京五天,果然靈氣很高吃生機飲食的老師說,幹嘛去東京呢,要看青少年文化,就去西門町啊,要泡溫泉,烏來溫泉有很多日本客千里迢迢過來泡湯,藥妝店,台灣還比較便宜,吃東西嗎,去六條通不就有日式料理。我心裏想,糟糕,老毛病又犯了,沒有入境隨俗(!)(這種在不對的場合提到不對的話題的慘事好像總是發生在我身上,怨誰呢,誰叫我不小心一點)。
所以今天我變成了一個毫無靈氣的蠢物。
對於物質這件事情,其實我跟瑜珈老師有著同樣的態度,精神至上,其他的粗糙一點好像也沒甚麼關係。但是關於物質這檔子事情,我覺得假如要當心理治療師的話,還是多少要懂一些吧,而且,重點是,物質其實是了解當地文化的一種很好的方式,而運用物質去了解當地的文化,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目前我還在構思怎麼樣去完成這趟旅程,我想應該會從設計物及食物著手吧。還有就是小時候外公外婆常會教我日文,邀我看NHK,所以語言跟媒體及書籍的部分也是我想探索的。從前在舊金山的時候,會去當地的日本城吃一些東西,看一些東西,印象中就是很整潔很精緻的地方。很簡單的從分類廣告就可以看得出來,日本人即使在賣很普通的家用品時,也都會把廣告做得兼具實用及視覺美觀,由此可見他們龜毛的個性,這是值得敬佩的。但是這樣的個性是怎麼來的呢?日本人跟外國人的互動方式又是怎麼樣的?這些都曾經聽聞過,卻沒有親眼見過,所以真的會很想有一些真正的本土的經驗。總之,就是人吧,會是另一個我想觀察的重點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