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HBO上面又看了一次Music and Lyrics,第一次看是去年二月到芝加哥拜訪朋友的時候。一開始對這部片其實很反感,覺得好像很tacky,首先歌曲就是很明顯地一首沒甚麼文化、意思簡單、旋律重覆的流行歌,再來就是裡面講的POP文化,基本上就是資本主義創造出來的怪物。
不過今天再看了一遍,發現裡面有很誠摯的愛情(即使很遜,男女主角都很為彼此情義相挺),另外就是對於女主角在學術圈前男友的描寫,覺得有點是大眾文化與菁英文化的對抗的那種感覺,其實還滿有趣的。
真的覺得自己不適合走學術圈,因為嚴肅不起來。從前在政大跟計畫的時候,我就跟老師講過,看到一群大人在那邊若有所為的討論事情,常會讓我想發笑。本人對於學術的欣賞,真的目前僅限於欣賞而已。我可以聽他們的演講覺得很棒,也可以讀理論讀到廢寢忘食,但是我就是沒辦法覺得跟這些人端坐在那裏討論這些問題,而不發笑。不知道耶,我就是想笑,就像是跟老闆present的時候,我會為了一個看到的很棒的idea開心到哈哈大笑,或者說為了講一個自己很新很有趣的領悟而激動興奮地口沫橫飛,但是我就是無法正經八百的做這件事情。I think I have a very different idea about knowledge I guess. 就像那天在弟弟的研究室裡面,整整工作了12個小時,卻越做越開心、越做越有精神。但是我沒有辦法,真的沒有辦法在一些老教授那邊得到這種感覺。我覺得,許多到了一定年紀的教授,他們為了捍衛他們的地位及尊嚴,無法真正去了解年輕一代的需要,他們當然有他們的好,穩定可靠、有資源。可是我覺得,知識的胃口這樣是養不起來的。當然,年紀漸長會發現,有些事情還是要靠自己用功的,畢竟教授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侷限,就像我們也會有自己的侷限一樣。
只是最近在整理這些文化的東西的過程裡面,真的刺激我想到很多事情。至今我都還算是大眾通俗文化的迷,還是很喜歡Sex and the City這類的影集,但是我的工作卻又一直都是在那邊高來高去地講一些言不及義的,道德倫理,國家制度之類的事情。所以難怪我會覺得前面三年活得很分裂。拿創造力來說吧,到現在我還是不太懂,在這麼沒有創造力的升學主義環境裡面,談來談去的創造力,說得不客氣一點好了,除了是這幾個教授閉門起來覺得爽之外,究竟還有甚麼好處。嗯,high culture就是這個問題啊,雖然說high culture真的很好,但是大眾不懂就還是無法普及,那也沒有用啊。
所以我決定了,就還是努力去做那些能讓我忙上十二個小時還不覺得累的事情好了,雖然也算是high culture,但至少可以應用到個案身上。我想我老闆應該覺得很幸運,有我這種自投羅網、不計酬勞的員工囉。加油!商業週刊有創新與創造力中心的吳靜吉老師和陳文玲老師的採訪,講體驗式學習。這兩位都是受過心理學方面訓練的學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