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Chicago Day 2

第二天,沒什麼大事情發生,躲在溫暖無比的屋子裡頭,雪仍在外面靜靜地飄著,心裡還在掙扎要不要遠行到印地安那、威斯康辛跟伊利諾州的另個角落。神啊,請給我一些力量。

好喜歡這份寧靜,可以靜靜地窺探心底的最深處。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不太想要有孩子吧。喜歡自己像個孩子,喜歡我的伴侶像個孩子,這樣我可以同時疼愛兩個孩子。**照片,寵我吧。

一年半在研究中心工作的過程裡面,對於組織運作以及人性在組織中的展現,有一些些的觀察。這些東西對將來我的工作一定會有幫助的吧。一直以為自己無法跟別人合作,因為長期以來,都習慣一個人做事情,結果發現其實合作沒有那麼困難,就是得把那個喜歡去幫別人負擔責任的習慣放下來,讓別人有展現的機會,就這樣而已。比較不喜歡的是一些老舊的觀念,像是教授輩分的問題,博士班和碩士班和學士班,這樣按照輩份排下來。親眼看到某教授在一個和出版社談生意的場合,指揮博士班學生幫他提包包,當下覺得作嘔,這是哪個年代的思考模式啊,學校應該是知識傳授的地方,教授應該把博士生當作是自己的同事,而不是僕人,好嗎。真的好訝異,或者這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這些霸道的官僚就是可以掌握這些資源,鞏固他們的權力?我不知道。反正我對於這樣的事情非常反感。而且說實話,吾愛凱薩,但吾更愛真理,我喜歡跟懂得多、人生歷練豐富的人在一起,對於利用威權來恐嚇他人的人,我則瞧不起。

另外一件事情,在組織中能看到的,就是人類之間的一些微妙的感情連結方式。首先是模仿,人類喜歡互相模仿,那樣會讓人感覺是同聲相氣的,對於同一件事情表達同樣或者類似的想法,會讓彼此感覺更親近。第二是競爭,這在亞洲人身上尤其明顯,總覺得自己好像好還要更好,這曾經讓我很困擾,因為我生性就不喜歡跟別人比較,但因為有一陣子想要展現自己的獨特性,常被誤認為愛現,甚至引起對方忌妒和一較高下的心態,可是其實我只是想要找到我的self-identity罷了。在ABC身上,其實有更嚴重的競爭傾向,加上他們許多都是各方面的佼佼者,從小就是受菁英主義影響長大,又受到美國教育裡的理性薰陶,所以一切都非常實際、客觀,但就受台灣文化薰陶長大的人眼裡來看,可能就會不太有感情,一切實事求是,沒有緩衝餘地。第三是討好,對於喜歡的人事物,我們會有去討好對方的傾向,招數很多,從說好話開始,一直到送禮物等等。對於權威性人物,我們更會去討好,以便得到對方賞識、拿取好處。對於同輩,我們的討好可以是一種寵愛,或者是一種利益交換。第四是利益交換,在商學院的教育裡面,很多都跟人本來的樣子無關,而是跟利益的交換有關,因此人的一切條件被放在心裡估量著,人只是領導者拿來達成某樣目的的工具,棋盤上的一顆棋子,效率放第一,人性並不被考量在內。第五是攻擊,這一項是我最為迷惑的項目,多半人會攻擊另外一個人,是出自於自保,或者對自己的自卑感。但是在動物界有個有趣但殘酷的現象,就是有種鳥類會群體去攻擊某個表現突出、不合群的鳥兒,把牠的羽毛給啄光光。在人類世界裡面,會有同樣的情形,而且說不定更嚴重,因為人類有智慧,會利用口語傳播的能力來加害被害人。讓我比較困惑的是,所謂的社會公平正義,究竟在哪裡,是否仍需要一些體制的規範,才能阻止暴力的發生。人的良心在哪裡,或者是否當群體在一起活動時,就可以有正當理由合理化一切的暴力?第六是關懷與愛,這個部份也常常可以在身邊的人看到,在他們工作忙碌之餘,還能盡其可能去付出,給予他人溫暖,雪中送炭。其實多半人都是善良的,只是在自保的情況下,還能付出多少,考驗的其實是散發慈悲心的能力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