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有一些癖好,例如說,有的人是天生的社交狂,一定要出去跟人家五四三才會感覺自己存在,而有的人則喜歡買衣服,而且明明就已經有足夠的衣服了,看到折扣時還是會忍不住手癢再多買那麼幾件。而我的話大概就是買書吧。曾經仔細的分析自己買書的模式,發現自己並不是那麼的因為這是本該讀的書,所以買書。書本對我來說,很奇怪的,有點像是心靈的衣服,所以我去shop書本,感覺可能很像在買衣服。常做這麼一件事情,就是到書店裡面繞一圈,然後把所有跟當天心情相符合的書全部買下來。帶回家後,會覺得超級開心,覺得非常有療效,因為可以針對我當時所處的心靈狀態去獲取所有的知識,讓自己更成熟有智慧。所以只有花大錢買書的時候,是沒有愧疚感的。但是有一陣子我發現有些書我真的是只憑第一印象就買下來,所以後來閱讀率就不高,形成一種浪費。加上現在網路超級方便,所以買書的慾望就跟著減 少了。
說真的現在的書籍出版太氾濫,真正的好書並不多,所以在買書之前,還是先做點功課,例如說wikipedia一下作者的相關背景,以及寫這本書時的時空背景等等。買書真的不能只看書商打的廣告,或者是這個人的知名度等等,因為有些知名度高的作者,為了在短期內大量賣書,會請寫手來幫忙,或者把同樣東西一寫再寫。我的想法是,生命已經很短了,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在看一些了無新意的暢銷書上,還是讓自己能夠盡量的去讀一些,對生命成長有幫助、可以刺激新想法的書吧。還有就是,台灣的翻譯書我覺得也有很多值得探討的部份,有時候出版社會翻譯一些在美國已經算是過氣的書,甚至有些書籍將書吹捧得要命,可是事實上因為美國書也實在太多太廣了,有些在專業人士眼裡,根本算是非常偏流而微不足道的,卻被台灣拿來大作廣告,奉為圭臬,這樣子只會被誤導。所以買書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勤做功課,然後要有清楚的頭腦、明辨書籍好壞吧。
請見政大科管所舉辦的數位閱讀研討會Vlog,有些精采的出版相關討論在裡面。
http://sensingthefuture.net/?page_id=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