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love is to be vulnerable"~~CS Lewis 養成伴侶與家庭治療師的最基本且最佳的訓練方式為經驗性方法,就是:接受個人治療並處理自己原生家庭的議題。
Thursday, May 31, 2007
Wednesday, May 30, 2007
生命花園讀書會 6
最近發現自己比較有能力,在很混亂的時候,還能在很深很深的自己裡面待住,這是很好的感覺,很定。當心定下來的時候,外界也開始有了次序,知道什麼是真正想追求的,什麼只是受到外界影響而覺得想要的。
這個禮拜講到「關係」這個大議題,學了個很大的關係發展圖,可以應用在各種關係裡面,感覺滿有用的。從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承諾期到共同創造期成為一個循環。覺得假如能夠早在青少年時期讀到這類理論,也許就能減少幾段親蜜關係中盲目的摸索及自責吧。
若回到關係花園那本書,可以看到更詳細的解說,而且這樣的關係循環,不只是可以用在親密關係上,一般關係如上司與部屬,父母與子女,或朋友之間等都會有類似的循環。而一段關係是否能夠邁向整合與承諾,關鍵在於彼此展現脆弱的誠意和能力。這部分我還滿有感覺的,覺得自己在前一段關係裡面,還沒有成熟到與對方分享脆弱,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實是非常保護自己的,因此即使對方很有誠意,卻被我阻擋在我的牆和界線之外。因此我真的非常相信,要經營一段成熟的愛的關係,兩個人可能都要有一定的成熟度,才能在被阻擋在牆外面時,仍然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在船行過惡水時還能靜心等待。或者說在相互權力鬥爭時(這是關係的必然階段),還能夠保持清醒,了解自己與對方的慣性模式以及真正的需求(而不是防衛機制)。
另外在探討性慾的部份,也包含了很多層面:生物、感官情色、性衝力、浪漫、美感神話、超個人等階段。在性慾裡面,如果允許的話,我們可以跟伴侶去探索這些不同的層面,而讓伴侶間的性生活變成更多彩多姿。
最後,作者認為愛並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作。在生命中,我們並非去追求愛,而是經由不斷的行動去實踐愛。因此我想就從每天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做起吧,這樣就能越來越有愛人跟愛自己的能量了囉。
這個禮拜講到「關係」這個大議題,學了個很大的關係發展圖,可以應用在各種關係裡面,感覺滿有用的。從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承諾期到共同創造期成為一個循環。覺得假如能夠早在青少年時期讀到這類理論,也許就能減少幾段親蜜關係中盲目的摸索及自責吧。
若回到關係花園那本書,可以看到更詳細的解說,而且這樣的關係循環,不只是可以用在親密關係上,一般關係如上司與部屬,父母與子女,或朋友之間等都會有類似的循環。而一段關係是否能夠邁向整合與承諾,關鍵在於彼此展現脆弱的誠意和能力。這部分我還滿有感覺的,覺得自己在前一段關係裡面,還沒有成熟到與對方分享脆弱,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實是非常保護自己的,因此即使對方很有誠意,卻被我阻擋在我的牆和界線之外。因此我真的非常相信,要經營一段成熟的愛的關係,兩個人可能都要有一定的成熟度,才能在被阻擋在牆外面時,仍然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在船行過惡水時還能靜心等待。或者說在相互權力鬥爭時(這是關係的必然階段),還能夠保持清醒,了解自己與對方的慣性模式以及真正的需求(而不是防衛機制)。
另外在探討性慾的部份,也包含了很多層面:生物、感官情色、性衝力、浪漫、美感神話、超個人等階段。在性慾裡面,如果允許的話,我們可以跟伴侶去探索這些不同的層面,而讓伴侶間的性生活變成更多彩多姿。
最後,作者認為愛並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作。在生命中,我們並非去追求愛,而是經由不斷的行動去實踐愛。因此我想就從每天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做起吧,這樣就能越來越有愛人跟愛自己的能量了囉。
Friday, May 25, 2007
生命花園讀書會 5
這一週講的關於情緒的部份,覺察到自己有好多情緒潛藏在身體裡面。但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適時的表達,所以常常會感覺鬱卒。但是好像漸漸的,能夠比較處理積壓的情緒。其實只要不去逃避負面感覺,去接受那個過去無法接受的自己,情緒就比較能紓解。
不過目前感覺到最難處理的,還是那種想要達到理想我的一種自恨的心理。然後是無法消除的罪惡感,其實全都是我內心法官作祟。也許我要做的是盡量去享受當下,而不是不斷的去追求吧。可是總會覺得自己對生命無端有許多焦慮感。這個星期六會去一個一日禪修營,帶領的老師是一個紐約來的和尚,希望能在那邊得到無比的寧靜與喜悅。
最近很好玩,早上起床就跟上帝禱告,週末去做禪坐然後跟男友聊佛學,其實都是法門啦,真正修行還是看個人。情緒上更是喔。
對了,這次讀書會最大的收穫是,體驗到情緒原來有好多層次,例如說哀傷的下面可能是痛苦,痛苦下面是憤怒,憤怒下面又是愧疚感。當你不斷地追下去,到根源的時候,就會很明白為什麼生活中會有這些舉動。又,人的情緒並非二元劃分的,很多情緒如愛與憤怒、自由與親近是可能同時存在的。又多半我們會認為某些情緒有固定的因果關係,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例如當兩人感覺親密的時候,性衝動其實反而會降低。或者多半人會覺得憤怒必然會與暴力連結,類似這樣生物性與心理需求與預期相反的例子,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的複雜但有趣。
不過目前感覺到最難處理的,還是那種想要達到理想我的一種自恨的心理。然後是無法消除的罪惡感,其實全都是我內心法官作祟。也許我要做的是盡量去享受當下,而不是不斷的去追求吧。可是總會覺得自己對生命無端有許多焦慮感。這個星期六會去一個一日禪修營,帶領的老師是一個紐約來的和尚,希望能在那邊得到無比的寧靜與喜悅。
最近很好玩,早上起床就跟上帝禱告,週末去做禪坐然後跟男友聊佛學,其實都是法門啦,真正修行還是看個人。情緒上更是喔。
對了,這次讀書會最大的收穫是,體驗到情緒原來有好多層次,例如說哀傷的下面可能是痛苦,痛苦下面是憤怒,憤怒下面又是愧疚感。當你不斷地追下去,到根源的時候,就會很明白為什麼生活中會有這些舉動。又,人的情緒並非二元劃分的,很多情緒如愛與憤怒、自由與親近是可能同時存在的。又多半我們會認為某些情緒有固定的因果關係,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例如當兩人感覺親密的時候,性衝動其實反而會降低。或者多半人會覺得憤怒必然會與暴力連結,類似這樣生物性與心理需求與預期相反的例子,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的複雜但有趣。
Friday, May 18, 2007
愛情心理學。
這禮拜買了一本書叫做「把X放進SEX裡」,時報翻譯出版的,好看,名字也取得好。內容是講性心理學,因為還滿多的,我會一面讀一面跟大家分享。作者Esther Perel的官方網站為http://www.estherperel.com,有興趣可以一起讀。
心理學真是有趣。這幾天跟一個朋友在msn上面聊他愛上一個有男友的女生,並且說要他等六個月,才能跟他在一起。我直覺這根本就是一件蠢事,可是又不得不說自己也經常很蠢。然後我發現自己會想要去阻止這個朋友繼續下去,會擔心這個朋友會因此受傷。我就跟我學心理的同事聊,才發現我的不舒服,並不在於對方,而是在於我自己過去受傷的經驗,讓我害怕同樣的傷害會在這個人身上出現。這已經是因為投射而產生的同情,而不是同理了。
所以我應該要回到我自己,去處理自己的感受,然後才能客觀的去幫助這位朋友吧。真好,最近因為工作不怎麼忙錄,反而有很多時間去聊這些生命議題。我覺得自己對於自己某些情緒上的處理,進步很多。人生很奇妙耶,你會發現自己不斷地在關係裡面,經歷一些重複的情緒,例如說偶爾我會把B當作老爸,然後有一些不自覺的應對模式。又例如說昨天看電視看到某名模談過去被暴力男友打,以及後來反過來打偷腥男友的故事,真的覺得真的人在情緒上的需求,如果能有一定的覺察,就能讓這些模式有一些改變,然後能夠依賴自己,而非外在事物去感覺幸福和滿足。
說到這我最近超想去練瑜珈,可是要找一個喜歡的老師才行,因為一方面我想要去疏導自己一些累積的情緒,但另一方面我也想要做靈性上的練習。通常我選這個都要想很久,所以祝福我吧。
心理學真是有趣。這幾天跟一個朋友在msn上面聊他愛上一個有男友的女生,並且說要他等六個月,才能跟他在一起。我直覺這根本就是一件蠢事,可是又不得不說自己也經常很蠢。然後我發現自己會想要去阻止這個朋友繼續下去,會擔心這個朋友會因此受傷。我就跟我學心理的同事聊,才發現我的不舒服,並不在於對方,而是在於我自己過去受傷的經驗,讓我害怕同樣的傷害會在這個人身上出現。這已經是因為投射而產生的同情,而不是同理了。
所以我應該要回到我自己,去處理自己的感受,然後才能客觀的去幫助這位朋友吧。真好,最近因為工作不怎麼忙錄,反而有很多時間去聊這些生命議題。我覺得自己對於自己某些情緒上的處理,進步很多。人生很奇妙耶,你會發現自己不斷地在關係裡面,經歷一些重複的情緒,例如說偶爾我會把B當作老爸,然後有一些不自覺的應對模式。又例如說昨天看電視看到某名模談過去被暴力男友打,以及後來反過來打偷腥男友的故事,真的覺得真的人在情緒上的需求,如果能有一定的覺察,就能讓這些模式有一些改變,然後能夠依賴自己,而非外在事物去感覺幸福和滿足。
說到這我最近超想去練瑜珈,可是要找一個喜歡的老師才行,因為一方面我想要去疏導自己一些累積的情緒,但另一方面我也想要做靈性上的練習。通常我選這個都要想很久,所以祝福我吧。
翻譯真好玩~
星期五的工作是,幫忙老師一個非洲來的國際學生翻譯統計學,做為碩士畢業論文用的。負責教他的同事不熟悉英文,而我則是不熟悉統計,沒想到兩個臭皮匠湊起來竟然還可以勉強應付。只是這個國際學生母語是法語,我又沒啥統計學概念,所以過程還挺艱辛的。但是翻譯完,看到兩邊滿意的神情,還是很有成就感哩。
最近除了參加美國朋友聚會,我也開始找Language Exchange的機會,因為真的非常想念講英文的感覺,同時我也需要一些教書的成就感。說真的我的英文並不好,因為我不喜歡背單字和學文法,但是很喜歡日常生活裡面使用英文溝通的感覺。小時候爸爸曾被派到紐約,也曾帶德國客戶回家作客,家裡電視也都經常是看好萊塢電影不然就是摔角等運動比賽,可以明顯感覺得出來他對於美國文化的熱愛。也許這是為什麼我會喜歡美國文化的原因?
幾個大學同學在做翻譯,他們在研究所所受的訓練是非常嚴謹的,職業上的翻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業餘當作玩耍來做的時候,還滿有意思的。有一次去體驗奧修靈性按摩的時候,我還曾經幫忙案主跟治療師做簡單的翻譯,結果那次這件事情還比按摩本身還讓我開心。
最近除了參加美國朋友聚會,我也開始找Language Exchange的機會,因為真的非常想念講英文的感覺,同時我也需要一些教書的成就感。說真的我的英文並不好,因為我不喜歡背單字和學文法,但是很喜歡日常生活裡面使用英文溝通的感覺。小時候爸爸曾被派到紐約,也曾帶德國客戶回家作客,家裡電視也都經常是看好萊塢電影不然就是摔角等運動比賽,可以明顯感覺得出來他對於美國文化的熱愛。也許這是為什麼我會喜歡美國文化的原因?
幾個大學同學在做翻譯,他們在研究所所受的訓練是非常嚴謹的,職業上的翻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業餘當作玩耍來做的時候,還滿有意思的。有一次去體驗奧修靈性按摩的時候,我還曾經幫忙案主跟治療師做簡單的翻譯,結果那次這件事情還比按摩本身還讓我開心。
Thursday, May 17, 2007
更聰明療法。
【新聞】玩數獨 可增IQ 電視台實驗 最多提升4成
【綜合外電報導】英國一項實驗發現,只須注意生活習慣和勤做數獨(SuDoKu)、背誦電話號碼等「腦運動」,7天內有機會提升智商(IQ)4成,扭轉IQ是天生的傳統觀點。
科學界一直認為智商是先天決定、不能改變的,但近年不斷有人指出,改變生活一些小細節,可大幅改善腦部功能,提升IQ。英國廣播公司因此製作電視節目《1周內變得更聰明》(Get Smarter in a Week),利用「更聰明療法」改善生活習慣和做「腦運動」,為100個志願人士提升智商。
猜謎蒙眼走亦有助「更聰明療法」毫不複雜,改善生活習慣只是注意健康飲食、多做運動和良好睡眠;「腦運動」也只是閒時蒙上眼在家裡走幾圈、用另一隻手控制電腦滑鼠1小時、勤做數獨及進行猜謎遊戲等。
電視台為確保「療法」有效,已預先找了15個志願人士,要他們依法生活1周,觀察IQ變化。電視台起初估計保守,認為這批人IQ只會提升1成左右,但經過測試,當中有人IQ最高提升4成。節目監製莫羅(Philip Morrow)說,「這節目就指出,只須進行『腦運動』,人人都可更聰明。」
「腦運動」改變生活這100名參賽者已經在前天開始,依照厚50頁的《更聰明療法》生活一周,此次實驗結果將於本周六晚上,在英國廣播公司一頻道(BBC1)的節目中播放。
莫羅說:「他們當中已有人來電說,自已的生活因此完全改變,又說5年來終於睡了個好覺。」
聰明療法摘錄
◎周日:在報紙玩填字遊戲或數獨,然後散步
◎周一:騎單車、散步和搭公車上班,吃油魚當晚餐
◎周二:在字典中選出不熟悉的字,用它們來和人對話
◎周三:做瑜伽、彼拉提思或冥想,和陌生人搭訕
◎周四:選另1條路線上班,看益智電視節目
◎周五:避免喝咖啡因或酒精飲品,背熟購物清單
◎周六:用另1隻不常用的手刷牙
資料來源:英國《觀察家報》
【綜合外電報導】英國一項實驗發現,只須注意生活習慣和勤做數獨(SuDoKu)、背誦電話號碼等「腦運動」,7天內有機會提升智商(IQ)4成,扭轉IQ是天生的傳統觀點。
科學界一直認為智商是先天決定、不能改變的,但近年不斷有人指出,改變生活一些小細節,可大幅改善腦部功能,提升IQ。英國廣播公司因此製作電視節目《1周內變得更聰明》(Get Smarter in a Week),利用「更聰明療法」改善生活習慣和做「腦運動」,為100個志願人士提升智商。
猜謎蒙眼走亦有助「更聰明療法」毫不複雜,改善生活習慣只是注意健康飲食、多做運動和良好睡眠;「腦運動」也只是閒時蒙上眼在家裡走幾圈、用另一隻手控制電腦滑鼠1小時、勤做數獨及進行猜謎遊戲等。
電視台為確保「療法」有效,已預先找了15個志願人士,要他們依法生活1周,觀察IQ變化。電視台起初估計保守,認為這批人IQ只會提升1成左右,但經過測試,當中有人IQ最高提升4成。節目監製莫羅(Philip Morrow)說,「這節目就指出,只須進行『腦運動』,人人都可更聰明。」
「腦運動」改變生活這100名參賽者已經在前天開始,依照厚50頁的《更聰明療法》生活一周,此次實驗結果將於本周六晚上,在英國廣播公司一頻道(BBC1)的節目中播放。
莫羅說:「他們當中已有人來電說,自已的生活因此完全改變,又說5年來終於睡了個好覺。」
聰明療法摘錄
◎周日:在報紙玩填字遊戲或數獨,然後散步
◎周一:騎單車、散步和搭公車上班,吃油魚當晚餐
◎周二:在字典中選出不熟悉的字,用它們來和人對話
◎周三:做瑜伽、彼拉提思或冥想,和陌生人搭訕
◎周四:選另1條路線上班,看益智電視節目
◎周五:避免喝咖啡因或酒精飲品,背熟購物清單
◎周六:用另1隻不常用的手刷牙
資料來源:英國《觀察家報》
Wednesday, May 16, 2007
生命花園讀書會 4
這個禮拜最主要講到本體焦慮以及物化。為了躲避本體焦慮,人類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遊戲,因而將本體焦慮轉變成精神官能焦慮。遊戲可分為幾種:
養豬(金錢)、養雞(名聲)、戰爭(競賽比較)。
成家立業、不知不覺的遊民。
宗教、靈性、美。
覺得自己放棄緊抓一條大家都能認可、自己覺得有安全感的路:拿完學位、結婚、生子,可是仍又繼續其他的追求,因為人生不做這些事情,好像就失去了意義?而我沒有了這些的話,我還是誰?真正覺得恐慌的是,失去這些傳統價值認定為好的標籤之後,我到底要什麼?繼續玩遊戲嗎?我這一輩子到底要繼續怎麼樣的追求,在我死去的那天,我可以無悔的說,我真的活過了?為什麼對於這些追求我仍有那麼多的害怕與擔心?
物化的部份,我還滿喜歡的,因為當你懂得物化的道理時,其實同時間你也懂得如何看透物化,與人親近。當你能和親密愛人分享這些物化的感受時,其實也是在讓彼此更親近。
養豬(金錢)、養雞(名聲)、戰爭(競賽比較)。
成家立業、不知不覺的遊民。
宗教、靈性、美。
覺得自己放棄緊抓一條大家都能認可、自己覺得有安全感的路:拿完學位、結婚、生子,可是仍又繼續其他的追求,因為人生不做這些事情,好像就失去了意義?而我沒有了這些的話,我還是誰?真正覺得恐慌的是,失去這些傳統價值認定為好的標籤之後,我到底要什麼?繼續玩遊戲嗎?我這一輩子到底要繼續怎麼樣的追求,在我死去的那天,我可以無悔的說,我真的活過了?為什麼對於這些追求我仍有那麼多的害怕與擔心?
物化的部份,我還滿喜歡的,因為當你懂得物化的道理時,其實同時間你也懂得如何看透物化,與人親近。當你能和親密愛人分享這些物化的感受時,其實也是在讓彼此更親近。
Tuesday, May 15, 2007
Sunday, May 13, 2007
Friday, May 11, 2007
享受生活的愉悅。
星期五晚上,跑到公館誠品鬼混。剛好有人進來唱歌,這裡文化味ㄦ果然多了很多。每次到公館附近都有種舒服的感覺,就是那種走到一個自己地盤的感覺。所以我就在誠品蹲了很久。然後到旁邊幾家大陸書局,找善與惡那本書,結果竟然給我找到了,上個月就從上海進貨了,我想B老師應該很高興。
這一陣子不是去當香精油實驗的白老鼠嗎,沒想到竟然換到每天香精油腹部按摩。香療師還是博士班畢業的高材生,真是有趣,花了20萬拿到英國的香療師執照。每天我跟同事都定期去她那裡報到,享受十分鐘的精油按摩,中醫說可以活血化瘀,聽了就很有療效的感覺。每天擦耶,真好。
前幾天帶課,聽藥學系老師說怎麼去破壞小白老鼠的神經系統,造成帕金森氏症,或者把老鼠跟母親分離,造成憂鬱症,好做相關的實驗,聽起來真是殘忍。而且這類實驗還不能直接類比到人類的情況去。滿可悲的。不過老師好像樂在其中,博士讀完又到劍橋做博士後研究,然後回到台灣任教,鎮日都要跟小白老鼠一起工作,然後工作環境是在陰暗封閉的地下室裡,啊,真是難以相信有人能以此為樂。
今天逛街買了兩件衣服和一本書。逼自己少買了一本書、多買兩件衣服。我需要放鬆,對自己好一些。母親節,買了本關於母親的書,叫做以母愛為名,天下雜誌出版的,把母親的類型稍微分了一些,然後分析,好像滿好看的,看完應該又會對自己了解多一些。上次那個理想我的單元上完,我真的覺得自己心態改善很多,完美主義傾向也有些改變。不過二十幾年的東西,大概也要同等時間才能洗回去吧,真的不要太急。但想到上次讀書會,兩個五十幾歲的女人瞪著我,讚嘆本人如此年輕就有這麼大的領悟,還真是有趣。這樣是否構成一個感謝母親的理由呢?是吧,就是了。早領悟的確是滿好的,覺得自己還滿平靜快樂的,過去比較負面的經驗也變成人生的一種功課,通過之後,就離自己更近一些。
突然對市面上那麼多勵志的書感覺不耐煩,有些其實都是一做再做的。最近冒出很多七步了解禪,為什麼不快樂、快樂是什麼、如何快樂,或者是圖畫拆解心經之類的東西,實在很煩。我真的很討厭那種教你怎麼過人生的書,因為基本上有架構的東西,其實也只是在減低你的焦慮感而已。人生哪有什麼規則可以循呢,只是感覺上有個規則擺在那裡,就不會想太多有的沒的,也不用面對自己真實的焦慮。我喜歡看真正的大師講他們怎麼樣過生活,例如說Carl Jung的中年曾經度過非常非常孤獨、近乎僧侶般的時期,那他寫出來的東西可能就會接近某些人生的真相吧。
*照片-我弟將家裡改造成Lounge Bar的形式,以及我的新造型。
這一陣子不是去當香精油實驗的白老鼠嗎,沒想到竟然換到每天香精油腹部按摩。香療師還是博士班畢業的高材生,真是有趣,花了20萬拿到英國的香療師執照。每天我跟同事都定期去她那裡報到,享受十分鐘的精油按摩,中醫說可以活血化瘀,聽了就很有療效的感覺。每天擦耶,真好。
前幾天帶課,聽藥學系老師說怎麼去破壞小白老鼠的神經系統,造成帕金森氏症,或者把老鼠跟母親分離,造成憂鬱症,好做相關的實驗,聽起來真是殘忍。而且這類實驗還不能直接類比到人類的情況去。滿可悲的。不過老師好像樂在其中,博士讀完又到劍橋做博士後研究,然後回到台灣任教,鎮日都要跟小白老鼠一起工作,然後工作環境是在陰暗封閉的地下室裡,啊,真是難以相信有人能以此為樂。
今天逛街買了兩件衣服和一本書。逼自己少買了一本書、多買兩件衣服。我需要放鬆,對自己好一些。母親節,買了本關於母親的書,叫做以母愛為名,天下雜誌出版的,把母親的類型稍微分了一些,然後分析,好像滿好看的,看完應該又會對自己了解多一些。上次那個理想我的單元上完,我真的覺得自己心態改善很多,完美主義傾向也有些改變。不過二十幾年的東西,大概也要同等時間才能洗回去吧,真的不要太急。但想到上次讀書會,兩個五十幾歲的女人瞪著我,讚嘆本人如此年輕就有這麼大的領悟,還真是有趣。這樣是否構成一個感謝母親的理由呢?是吧,就是了。早領悟的確是滿好的,覺得自己還滿平靜快樂的,過去比較負面的經驗也變成人生的一種功課,通過之後,就離自己更近一些。
突然對市面上那麼多勵志的書感覺不耐煩,有些其實都是一做再做的。最近冒出很多七步了解禪,為什麼不快樂、快樂是什麼、如何快樂,或者是圖畫拆解心經之類的東西,實在很煩。我真的很討厭那種教你怎麼過人生的書,因為基本上有架構的東西,其實也只是在減低你的焦慮感而已。人生哪有什麼規則可以循呢,只是感覺上有個規則擺在那裡,就不會想太多有的沒的,也不用面對自己真實的焦慮。我喜歡看真正的大師講他們怎麼樣過生活,例如說Carl Jung的中年曾經度過非常非常孤獨、近乎僧侶般的時期,那他寫出來的東西可能就會接近某些人生的真相吧。
*照片-我弟將家裡改造成Lounge Bar的形式,以及我的新造型。
Thursday, May 10, 2007
Yes, I am as neurotic as she is sometim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ive6ZfY_jM
Check out this video~I bet you have those neurotic moments too. And me too! Share with you!
Check out this video~I bet you have those neurotic moments too. And me too! Share with you!
Wednesday, May 09, 2007
生命花園讀書會 3
今天最主要講的是界線。講師說,而我也有同感的是,中國人真的比較沒有界線的概念,因為我們向來是以家庭為主的,個人這個概念在這個文化中是不存在的。這曾經非常非常困擾我,像是在超商排隊,會碰到完全沒界線概念的人黏在你身上。不過台灣比大陸情況好很多,在上海的經驗那根本是,綠燈時走在斑馬線上,車子會完全開到你腳邊,真的很恐怖。
此外我們花了一些時間來體驗自己和他人身體的界線,並且練習怎麼樣說界線的自我宣言。感覺很有趣。仔細想想,在台北擁擠空間長大的我,早已經習慣忽視自己的一些空間的權力。在美國加州開車的經驗是,若你在轉彎時不停下來,行人是會敲你的車子抗議的,可見美國行人對自身路權的重視。我希望學會越來越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設立有彈性的界線。
今天跟隔壁同事聊天時,才知道台灣的醫療體系這一兩年也開始推行醫病關係的重整,讓病人多負起責任、同時也讓醫生減輕些負擔,不然台灣資訊化普及之前,都一直把醫生當神。聽了之後滿高興的,因為這表示台灣的大環境有在改變,開始去改善一些關係的界線。
另外讀書會對於自我價值以及成就這兩章,都做了一些討論,有些例子滿能觸動我去整理過去的一些經驗的。雖然都是一些很簡單的觀念的傳達,但是真的覺得滿好的,把過去諮商學的東西又再複習了一遍。中間講師一直鼓勵我們不斷的呼吸,好感受自己的存在。而我則是感覺自己很享受這些課程,並且漸漸能夠和自己真實的感覺連結,活在當下。加油吧!好好為自己而活。
此外我們花了一些時間來體驗自己和他人身體的界線,並且練習怎麼樣說界線的自我宣言。感覺很有趣。仔細想想,在台北擁擠空間長大的我,早已經習慣忽視自己的一些空間的權力。在美國加州開車的經驗是,若你在轉彎時不停下來,行人是會敲你的車子抗議的,可見美國行人對自身路權的重視。我希望學會越來越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設立有彈性的界線。
今天跟隔壁同事聊天時,才知道台灣的醫療體系這一兩年也開始推行醫病關係的重整,讓病人多負起責任、同時也讓醫生減輕些負擔,不然台灣資訊化普及之前,都一直把醫生當神。聽了之後滿高興的,因為這表示台灣的大環境有在改變,開始去改善一些關係的界線。
另外讀書會對於自我價值以及成就這兩章,都做了一些討論,有些例子滿能觸動我去整理過去的一些經驗的。雖然都是一些很簡單的觀念的傳達,但是真的覺得滿好的,把過去諮商學的東西又再複習了一遍。中間講師一直鼓勵我們不斷的呼吸,好感受自己的存在。而我則是感覺自己很享受這些課程,並且漸漸能夠和自己真實的感覺連結,活在當下。加油吧!好好為自己而活。
Monday, May 07, 2007
害怕不理性~與愛。
今天去參加一個工作面試,面試官竟然跑到我工作的地方來面試我,真是讓我受寵若驚,但是結果還很難說,盡力了啦,看老天囉。
清晨六點半起床到碧潭去散步,那邊的湖光山色讓我想起美麗溫哥華,啊,天哪,有一刻我真的覺得,回到站在史坦利公園時,心情的寧靜。那是一種,沒有任何約束,很自然很輕鬆的愉悅感,是我不斷在找尋的,卻又在塵世中不斷失去的。我想我真的可以就面對幾隻白鷺鷥,坐上一整天。星期六晚上大雨滂沱時,就坐在湖邊餐廳靜靜的吃我的晚餐,世界好像只剩下我一個人。我真的可以簡單到這樣就可以。
最近在想,有可能愛一個人而不求回報嗎?這是多麼理想而崇高的愛,但是有可能嗎。我只是每一天、每一天掙扎著在過活,就像今天早上起來,突然從前那個受過傷的小孩子從心裡跑出來了,吵著要我抱她。一個人要分飾兩角是有點困難的,但我的確就一路抱著哄著她。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不管世界變得再怎麼樣,我都要愛自己。這樣子如果老天還要變出一個人來愛我,我會很歡喜的,去接受這份愛,並且學習去愛對方。 可是真的能不求回報嗎?
好友C跟我說,她害怕自己是個不理性的人。我說,如果妳是個不理性的人,也是個優秀的不理性的人。然後我真的是很心疼這個凡事都努力到最底、將自己潛能推到最極致的這個女生。我相信她一定會成功的,因為她真的很認真。不過這讓我想到不理性這個話題,因為我也常覺得害怕自己不理性。原因可能跟C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我想C一直是一個懂得自己要什麼、自己是誰、該往何處去的女生。但是她也有感性的一面,那一面基本上並不是在社會上競爭所必備的,所以只能放在Blog上面或者信件裡面(證物一就讓我放在文末)聊備一格。我的不理性則是有點縱容自己的意味,不想跟這世界合作就直接說掰掰的那種。可是我也曾經在抓狂邊緣,覺得自己是個超級大Loser,或者不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大概就完蛋的那種驚惶失措(基本上今天我的面試就是這種感覺)。
另外一方面,我非常贊同C說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是某種事物的上癮者,所以沒什麼好指責別人的,也不需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框架別人的情況。反而我們要去嘲笑自己的上癮,例如拿我來說吧~,我的上癮症就在工作上不斷的不斷的要求完美,到一種近乎強迫症的地步才罷休,找工作時也過於在乎工作單位的名聲而非自己是否真心喜歡這份工作。還有就是對於文字要求的癮頭,我永遠希望寫得比別人好,所以寫得糟糕時會不想繼續寫下去,不然就是強迫自己不斷閱讀、不斷思考。再說說我對愛情的癮吧,哈哈,我真的就是戒不了被關心的感覺,潛意識裡面還是希望得到救贖,希望那個男人能伸出他強壯的臂膀來,永遠的保護著我,我就可以像個嬰孩一樣的,共依存著這個男人。
啊~懺悔完了。說起來,今天還真是美妙的一天。收到B的信,另一位好友Phanix跟我分享他在京都拍的照片(證物二),真的很美,http://blog.phanix.idv.tw/archives/2007/05/07/119/。
世界真的很大,但願你能和我一起,看見愛在我們彼此的交流時,或者是在不經意時,緩緩流動~。在萬事萬物裡面,皆有愛,甚至在傷害裡面,在焦急的等待裡面,在對愛渴求呼喚的信件裡面,都有愛。
C的信 A Law School Student's Life
An emotional life
We've tried hard. So we think. What is unknown to us is that's not enough. To get the expected results we need 20% more intelligence and 37% more time. But our hearts won't let it go. Pure objectivism is cruel, because it denies all hope ?self-pity has to be of some value or why should it exist? So we blame life's randomness, which in fact could make probably 1% difference and then we claim comfort in God. Dream on!
Life for sale
Who takes over, it's so cheap anyways? Come in and bid place a bid, the cheapest wins. You, you and you, the family value, the punk-rock commercialism, the politics, superstition in romance, drugs, addiction to sex? I don't care who really, maybe cancer? Just not the TV. Not the TV.
Houdini, masculinity and human instinct
I have a gradual realization that I am addicted to the idea of escaping and surviving, perhaps because I lack any central belief such as religion or a concrete dream to motivate any vital instinct. Moreover, I have no burden from anybody whatsoever to tie me down (family is such a distant memory, do I ever get to see them within the coming year?) Too much free floating, so I have to pretend I am drowning ?otherwise, what's the point playing in the water? Yeah, I am the kind of person who feels that if nothing happens, I will just generate some. The constant crisis mode excites the production of adrenaline without much a miss. Honestly, I am pretty sure other people abuse their normative beliefs the same way. We are all addicts. But some of them are saying that they are better than me. Orz.
清晨六點半起床到碧潭去散步,那邊的湖光山色讓我想起美麗溫哥華,啊,天哪,有一刻我真的覺得,回到站在史坦利公園時,心情的寧靜。那是一種,沒有任何約束,很自然很輕鬆的愉悅感,是我不斷在找尋的,卻又在塵世中不斷失去的。我想我真的可以就面對幾隻白鷺鷥,坐上一整天。星期六晚上大雨滂沱時,就坐在湖邊餐廳靜靜的吃我的晚餐,世界好像只剩下我一個人。我真的可以簡單到這樣就可以。
最近在想,有可能愛一個人而不求回報嗎?這是多麼理想而崇高的愛,但是有可能嗎。我只是每一天、每一天掙扎著在過活,就像今天早上起來,突然從前那個受過傷的小孩子從心裡跑出來了,吵著要我抱她。一個人要分飾兩角是有點困難的,但我的確就一路抱著哄著她。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不管世界變得再怎麼樣,我都要愛自己。這樣子如果老天還要變出一個人來愛我,我會很歡喜的,去接受這份愛,並且學習去愛對方。 可是真的能不求回報嗎?
好友C跟我說,她害怕自己是個不理性的人。我說,如果妳是個不理性的人,也是個優秀的不理性的人。然後我真的是很心疼這個凡事都努力到最底、將自己潛能推到最極致的這個女生。我相信她一定會成功的,因為她真的很認真。不過這讓我想到不理性這個話題,因為我也常覺得害怕自己不理性。原因可能跟C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我想C一直是一個懂得自己要什麼、自己是誰、該往何處去的女生。但是她也有感性的一面,那一面基本上並不是在社會上競爭所必備的,所以只能放在Blog上面或者信件裡面(證物一就讓我放在文末)聊備一格。我的不理性則是有點縱容自己的意味,不想跟這世界合作就直接說掰掰的那種。可是我也曾經在抓狂邊緣,覺得自己是個超級大Loser,或者不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大概就完蛋的那種驚惶失措(基本上今天我的面試就是這種感覺)。
另外一方面,我非常贊同C說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是某種事物的上癮者,所以沒什麼好指責別人的,也不需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框架別人的情況。反而我們要去嘲笑自己的上癮,例如拿我來說吧~,我的上癮症就在工作上不斷的不斷的要求完美,到一種近乎強迫症的地步才罷休,找工作時也過於在乎工作單位的名聲而非自己是否真心喜歡這份工作。還有就是對於文字要求的癮頭,我永遠希望寫得比別人好,所以寫得糟糕時會不想繼續寫下去,不然就是強迫自己不斷閱讀、不斷思考。再說說我對愛情的癮吧,哈哈,我真的就是戒不了被關心的感覺,潛意識裡面還是希望得到救贖,希望那個男人能伸出他強壯的臂膀來,永遠的保護著我,我就可以像個嬰孩一樣的,共依存著這個男人。
啊~懺悔完了。說起來,今天還真是美妙的一天。收到B的信,另一位好友Phanix跟我分享他在京都拍的照片(證物二),真的很美,http://blog.phanix.idv.tw/archives/2007/05/07/119/。
世界真的很大,但願你能和我一起,看見愛在我們彼此的交流時,或者是在不經意時,緩緩流動~。在萬事萬物裡面,皆有愛,甚至在傷害裡面,在焦急的等待裡面,在對愛渴求呼喚的信件裡面,都有愛。
C的信 A Law School Student's Life
An emotional life
We've tried hard. So we think. What is unknown to us is that's not enough. To get the expected results we need 20% more intelligence and 37% more time. But our hearts won't let it go. Pure objectivism is cruel, because it denies all hope ?self-pity has to be of some value or why should it exist? So we blame life's randomness, which in fact could make probably 1% difference and then we claim comfort in God. Dream on!
Life for sale
Who takes over, it's so cheap anyways? Come in and bid place a bid, the cheapest wins. You, you and you, the family value, the punk-rock commercialism, the politics, superstition in romance, drugs, addiction to sex? I don't care who really, maybe cancer? Just not the TV. Not the TV.
Houdini, masculinity and human instinct
I have a gradual realization that I am addicted to the idea of escaping and surviving, perhaps because I lack any central belief such as religion or a concrete dream to motivate any vital instinct. Moreover, I have no burden from anybody whatsoever to tie me down (family is such a distant memory, do I ever get to see them within the coming year?) Too much free floating, so I have to pretend I am drowning ?otherwise, what's the point playing in the water? Yeah, I am the kind of person who feels that if nothing happens, I will just generate some. The constant crisis mode excites the production of adrenaline without much a miss. Honestly, I am pretty sure other people abuse their normative beliefs the same way. We are all addicts. But some of them are saying that they are better than me. Orz.
Sunday, May 06, 2007
不願面對的真相
高爾拍的不願面對的真相,裡面所引用的一些數據和圖片,都是經過多年累積而成的,在舞台效果和高爾的演說魅力配合下,非常具有說服力。一定要去看喔!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未來主題的電影,複製人啦、生化物器戰啦,還因為工作參加了幾個高齡照護的座談,和參加許多的新世紀心靈成長課程,體會網路無遠弗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甚至因此讓妹妹認識在荷蘭的男友),還有在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工作中觀察到知識份子對於各產業創新所做的努力,然後是高爾的這部關於溫室效應的電影,不禁讓我想到,寶瓶同謀那本書裡的一些概念,最主要是人類整體價值觀改變,就在你我身邊一點一滴的在進行中。而身為人類一份子的我也參與其中。
如同此片最後總結時高爾所說的,他希望將這些東西整理出來,呈現給世人,使得這些影像都能深植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裡面,也才能真正產生改變的效果。覺得這些環保主義份子其實都滿深信這一套的,但這的確和佛教認為天災是人類潛意識的共業,和道教裡的無為而為的系統觀,若符合節。
另一個感動則是,過去受到長達20年的教育,一直到最近對生活有一些真正的體悟之後,才突然發現這些學到的片斷資訊,是有意義的。曾經聽過人家說,台灣的教育是愚民教育,我的感受是,過去總覺淂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要將所有知識都硬塞進腦子裡,也只好跟著囫圇吞棗以應付考試。現在不用應付考試了,才開始覺得有點餘裕來將知識與我所生存的世界做連結,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感覺。高爾所做的調查研究,和我們的生命的確是息息相關的,只是東西太龐大太複雜,不容易從片段的知識去解讀,有這麼個機會藉由他而能宏觀的去看,真的很有價值。所以再次推薦這部電影,不管你的政治立場如何,有空一定要去看。
最近有點小煩,覺得自己人生好像也過了三分一之了,沒有什麼建樹,也說不上來將來想要做些什麼。所以我就上網看了兩個有趣的Vlog,一個是在美國的kevjumba,另一個則是在澳洲的communitychannel。他們兩個都是亞裔,都講了很多生活中的小趣事,戲謔但是不下流,很有趣可以看看。You could start from this one...titled Stereotypical Names with Ben...I think it is a brilliant one, check it out!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未來主題的電影,複製人啦、生化物器戰啦,還因為工作參加了幾個高齡照護的座談,和參加許多的新世紀心靈成長課程,體會網路無遠弗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甚至因此讓妹妹認識在荷蘭的男友),還有在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工作中觀察到知識份子對於各產業創新所做的努力,然後是高爾的這部關於溫室效應的電影,不禁讓我想到,寶瓶同謀那本書裡的一些概念,最主要是人類整體價值觀改變,就在你我身邊一點一滴的在進行中。而身為人類一份子的我也參與其中。
如同此片最後總結時高爾所說的,他希望將這些東西整理出來,呈現給世人,使得這些影像都能深植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裡面,也才能真正產生改變的效果。覺得這些環保主義份子其實都滿深信這一套的,但這的確和佛教認為天災是人類潛意識的共業,和道教裡的無為而為的系統觀,若符合節。
另一個感動則是,過去受到長達20年的教育,一直到最近對生活有一些真正的體悟之後,才突然發現這些學到的片斷資訊,是有意義的。曾經聽過人家說,台灣的教育是愚民教育,我的感受是,過去總覺淂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要將所有知識都硬塞進腦子裡,也只好跟著囫圇吞棗以應付考試。現在不用應付考試了,才開始覺得有點餘裕來將知識與我所生存的世界做連結,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感覺。高爾所做的調查研究,和我們的生命的確是息息相關的,只是東西太龐大太複雜,不容易從片段的知識去解讀,有這麼個機會藉由他而能宏觀的去看,真的很有價值。所以再次推薦這部電影,不管你的政治立場如何,有空一定要去看。
最近有點小煩,覺得自己人生好像也過了三分一之了,沒有什麼建樹,也說不上來將來想要做些什麼。所以我就上網看了兩個有趣的Vlog,一個是在美國的kevjumba,另一個則是在澳洲的communitychannel。他們兩個都是亞裔,都講了很多生活中的小趣事,戲謔但是不下流,很有趣可以看看。You could start from this one...titled Stereotypical Names with Ben...I think it is a brilliant one, check it out!
Thursday, May 03, 2007
生命花園讀書會 2
這個星期講理想我,還有就是力量/權力。
理想我就是在說,我們那個從小就被教出來,好還要更好的習慣模式,若過於追求而忘了真實我,就會陷入自恨的循環。
討論中,我們反思,文明是否真的會帶來快樂,或者還是帶來更多的虛幻,讓我們不斷地去追尋、不斷地陷入自恨的循環。我的想法是,追求生活富足倒不見得會帶來自恨,只要找到正確的循環,平衡的生活方式,就能過得有意義而健康的生活。
力量是一種對自己的完全接納、並且能夠展現脆弱,權力則是控制週遭環境、物化他人。兩者間也非對錯、好壞、黑白之分,而是一種在現實生活中流動的關係。有力量的人,會去發掘自身就有的特質,而不是克服外在的威脅,接納自己的特質,然後創意地去設計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面對生活挑戰。而追求權力時,是將自己的焦慮壓制到最深處、以物化的方式與外界連結。
力量其實是一種,能夠接納自己的任何狀態的一種能力。「如果擁有力量,就算生活中充斥著痛苦、無常,你也願意參與生命的過程;於是人能夠擁抱無常,愉悅與快樂便隨之而來。」 感覺上我自己正漸漸地從一個固執於權力和控制的人,慢慢轉移到一個比較柔軟與開放的階段。I hope this could continue thus I could grow and become a person with energy!
理想我就是在說,我們那個從小就被教出來,好還要更好的習慣模式,若過於追求而忘了真實我,就會陷入自恨的循環。
討論中,我們反思,文明是否真的會帶來快樂,或者還是帶來更多的虛幻,讓我們不斷地去追尋、不斷地陷入自恨的循環。我的想法是,追求生活富足倒不見得會帶來自恨,只要找到正確的循環,平衡的生活方式,就能過得有意義而健康的生活。
力量是一種對自己的完全接納、並且能夠展現脆弱,權力則是控制週遭環境、物化他人。兩者間也非對錯、好壞、黑白之分,而是一種在現實生活中流動的關係。有力量的人,會去發掘自身就有的特質,而不是克服外在的威脅,接納自己的特質,然後創意地去設計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面對生活挑戰。而追求權力時,是將自己的焦慮壓制到最深處、以物化的方式與外界連結。
力量其實是一種,能夠接納自己的任何狀態的一種能力。「如果擁有力量,就算生活中充斥著痛苦、無常,你也願意參與生命的過程;於是人能夠擁抱無常,愉悅與快樂便隨之而來。」 感覺上我自己正漸漸地從一個固執於權力和控制的人,慢慢轉移到一個比較柔軟與開放的階段。I hope this could continue thus I could grow and become a person with energy!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