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三大自我控制療法之二:認知治療

認知治療CT的治療者,和REBT不同之處在於CT比較是以蘇格拉底式的對話方式,用比較多的開放式問句,協助當事人去檢視自己的自動化思考模式。而且CT認為告訴當事人他是非理性思考可能是有害的,因為多數人還是央信他們是按照事情的真相在思考。所以在CT裡面,會先去接納當事人的思考參考架構,然後在諮商中持續地要求當事人對其信念系統提出證據。也就是說,CT比較重視案主能夠成為自己的治療者。

CT最常被運用在憂鬱症治療裡面。Beck反對憂鬱是由內在產生的怒氣所引起的,取而代之的,他將重點放在憂鬱的負向思考內容。在憂鬱的當事人身上,他發現負向的偏見和對事件偏差的解釋。引起憂鬱的三種認知因素是:第一、當事人把失敗歸咎於自己的個人因素,而忽略掉環境的因素,第二、當事人傾向以選擇性摘要的方法,選擇負向的事件來詮釋其經驗,第三、對於未來持著悲觀的看法和憂鬱的投射。

有憂鬱傾向的人傾向為自己擬定過於嚴格、完美,且根本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因此即使工作中獲得成功的經驗,還是固執地期待下一次的失敗。他們把成功的經驗過濾掉,因為這與他們負向的自我概念不一致。Beck設計了一份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簡稱BDI),經過標準化的設計,用以評量憂鬱的程度,題目選項是根據可觀察的徵狀和憂鬱者的基本信念編製而成,包括了二十一種徵狀和態度。

在處理憂鬱病人時,治療者會用蘇格拉底式的問句問,如:去嘗試會失掉些甚麼?如果你是被要求要行動的,會覺得更糟嗎?你怎麼知道嚐試是無意義的?然後一起建議一個活動日程表,包括列出要完成工作的等級,讓當事人先完成容易的工作,這樣便可以開始行動起來,並且獲得一點成功,變得稍微樂觀一點。

大部分憂鬱症患者的主要特徵是自我批評,表面上痛恨自己,但潛藏的是虛弱、不適當,以及缺乏責任感的態度。憂鬱的另外一個特徵是,誇大外來的要求、問題和壓力,因此治療者可以請當事人將外在問題細分成可控制的單位,這樣當事人就可以比較察覺到他們誇大了這些困難的重要性。治療者可以用認知複誦(Cognitive Rehearsal)的技術,去確認和改變當事人消極的想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