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三大自我控制療法之一:理情行為治療

三大自我控制療法,就是就是Beck的認知治療(CT)、Ellis的理情行為治療(REBT)、Meichenbaum的認知行為矯治(CBT)。先從理情行為治療開始說起,如果你耐不住煩,可以跳到文章最後去看影片。

先說行為治療之父-Albert Ellis的故事吧,為了治療自己對於異性的害羞,他自己在一個植物園內,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跟一百個不認識的女人說話(!)。雖然沒有因此得到任何約會,但他逐漸不再擔心受到女人拒絕。他也用同樣的方法克服對於公開演講的恐懼。

這些方法,我自己在回台灣這段期間,為了克服久離台灣的水土不服,也曾經使用過。例如說,我本來非常、非常討厭權威型老闆,尤其是那種誤用中國傳統美德的那種,於是就故意選了幾個超級權威的老闆,挑戰自己的極限,例如說曾經有任老闆直接在男廁前面對我開罵,說我沒有監督好掃廁所的。經過這樣如同當兵般的訓練之後,發現自己後來已經能夠以打不死蟑螂的精神來面對各種糟糕的情況。或者是,我也做過幾次瘋狂的捷運搭訕,訓練自己敢對陌生人講話。或者在開放式的讀書會或大型研討會上起身發言,或在會後跟重要人物聊天攀關係等。反正我相信,能讓自己臉皮厚一點,人生經驗也應該會跟著豐富一點吧。

喔,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克服分手後想聯繫對方的衝動等,這個部分算是練習了N久,才抓到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重點在於,要將所有習慣的行為呢,分成許多的小步驟,然後從這些小步驟去慢慢改善。例如說假如分手後每天起床看到電話,就會有種想要打的念頭時,不要壓迫自己不、要、打,因為那樣你反而會更、想、打。相反的,你要輕輕的拿起那支電話,然後撥給另外一個人,例如花旗銀行的服務人員,然後跟他鬼扯淡,這樣持續七天。然後接下來七天,拿起電話、放下,然後去做一件你愛的事情,例如吃美而美早餐。再持續七天,一直到你一起床根本沒想到要拿起電話就直接去吃早餐為止。(以上只是舉例而已,請自行發揮囉!)

OK,回到REBT,這個學派認為,大部分的我們內化了一些容易導致我們自我挫敗的非理性想法:

--我必須得到生命中所有重要人物的愛與讚賞。
--我必須完美地執行重要的任務。
--因為我非常希望別人體貼和公平的對待我,所以他們一定得這樣做。
--如果我得不到我所要的,那就會很糟糕,會使我無法忍受。
--逃避面對生命的困難與責任,比起接受更多自我成長的訓練來的容易多了。

REBT的理論和實務核心,是人格的A-B-C理論,也就是A(促發事件)-B(信念)-C(情緒和行為結果)。治療方法就是用D(駁斥處理)-E(效果)-F(新的感覺)。其中D(駁斥處理)又包含三個成分:偵測(detecting)、辯論(debating)與分辨(discriminating)。也就是當事人要學習如何偵測出他們不合理的信念,然後學習跟這些功能障礙的信念辯論,而產生新行為,最後並且要學會分辨非理性的和理性的信念。

在整理過程中我發現,認知類的治療法對於邏輯相當重視,在REBT中治療師要指出非理性思考的謬誤之處,幫助當事人去用實證基礎的理性觀念,取代原來的觀念。治療師對當事人的態度是完全的接納,但是不放任,例如說對於情感轉移的現象,REBT治療師會面質,讓當事人放棄此非理性信念。

我覺得很多TV Life Show也許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說是認知治療,例如像酷男的異想世界那五個出任務幫忙把異性戀男的家居、衣著、感情、美食、髮型等都整個重新打造過的過程,就是讓主角能從認知開始(五個同性戀男會先以各種方式或戲謔或嚴肅的教育方式教導主角),然後造成情緒和行為結果的改變,然後維持久了之後就會產生比較持久的新感覺,再次造成新的正面循環。雖然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節目很資本,但真的還是要不禁要說,資本主義竟能對人類行為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那假如拿來好好用,也許可以幫助很多人咧。

REBT有一些有趣的技巧,剛好在Youtube上面有個影片,有興趣可以進去看,大教授犧牲色相大唱REBT之歌,哇哈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