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家裡有大大小小關於愛、幸福和如何快樂的書,那是因為我跟大家一樣,夢想著永遠離苦得樂的那天。想想我三十歲的一生,還真的花費了很多時間在思考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快樂。是到了近幾年才深刻體認到原來自己的追求方向錯了,外界的東西能控制的少之又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如同快樂學一書中作者所詮釋的快樂,並非短暫的感官刺激,或者雀躍萬分的一天,而是一種長期的、健全的、深刻的綻放感,是存在的最佳狀態,同時那也是我們如何詮釋世界的方法,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如何看待世界。
在我們每天汲汲營營於生活的時候,也經常會感受到一些短暫的完美時刻,在這個時刻我們的內在衝突會暫時的消失,而感受到自身和世界的合諧。而當下我們就只是單純的享受那個時刻,自由而開放。我想禪修的目的就是在延長這樣的時刻,並且達到能夠自由運用的境界。過程中,要經過不斷的心靈排毒,也就是作者說的,將毒害心靈的仇恨和迷戀去除,學會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事物,縮小假象和實相之間的鴻溝。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更加了解心靈如何運作,並對事情的本質有更正確的洞察,因為就更深的層面來說,痛苦與對事物本性的誤解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謂實相又是什麼呢?作者說,我們習慣將外在世界看做是一系列個別分開且有自主性的個體,同時賦予其某些特徵,而由我,來決定好與壞,佛教稱之為無明,由此而產生強大的執著與憤怒的反應,帶來痛苦。所謂的輪迴,也就是無名和痛苦的世界,並非存有的基本狀態,而是我們誤解實相所產生的精神宇宙。
現象世界是由無數不斷變化的因和果聚集而生,現象的本質是一種相互依存模式的存在,不具有自主性和恆常性。一切都是關係,沒有一件事情是獨立自存的,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免於因果的力量。一旦內化這個重要的概念,對世界的錯誤覺知將轉變成對人對事的正確理解,這就是洞察力。
當我們從心盲及煩惱中解脫出來之後,所展現出來的一種恆常幸福的狀態,就是真樂的境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