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7, 2007

擔任教職/學術圈 教授的學術之路與在美生活

目前在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醫學院任職的張志宏教授,畢業於政大心理系,之後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拿到心理計量學博士。在芝加哥成家立業,已將近二十年。

張志宏教授經常回母校—政大或其他學校去做學術演講及交流,他觀察目前的趨勢,發現跟從前相比,現在台灣學生很多都直接留在台灣,不太到美國留學了。「有很多是出來之後,發現興趣不符或適應不良、或者順利拿到學位,就回去了」,他曾經和幾位台灣來的同事討論過此事,結論是台灣生活比較多元,因此較能吸引學生留下來,相較之下,在美國的求學生活,可能是非常枯燥無聊的。而十五歲就開始離家自己住的他,對於在異鄉求學這段路上,似乎比較能夠適應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不過,張志宏教授還滿能享受芝加哥單純的生活。美國人很重視工作和私人生活的分野,下班之後的私人生活也列入個人生活重點,要懂得經營。在大學裡從事研究工作壓力雖然大,但是因工作時間很彈性,可自行調配,只要能把研究計畫處理好就行了。目前的他不教書、只做研究,下面會帶研究生及研究助理,做和老年人、老年人口學,或生活品質相關的研究。教授生涯裡,很多時候都是藉由學術會議去認識人,並藉由人脈來做一些實務上的合作。舉例來說,張志宏教授就曾經和長庚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等合作,而有演講的邀約。

一般留學生會碰到的語言問題,張志宏教授建議,就是多聽、多看、多講、多寫。看電視是一個好方法,因為可以順便了解周遭發生了什麼事情。課業上,在芝加哥求學的那段時間,因為四、五個同學都是國際學生,因此經常互相幫忙。當時他並且在電資中心找到兼差的工作,也藉機加強英文能力。在校的工作經驗也為日後找工作墊下了些基礎。

畢業前兩、三年,張志宏教授就順利找到工作了,在同年十二月拿到博士文憑前的五月,就開始全職的工作。不過他也說,到學術界工作升遷真的很辛苦,很多時候不是那麼簡單。工作時並沒有人會逼你、給你壓力,但是每年要發表相當篇數的論文以利日後升遷,因此有一定的壓力在。張志宏教授認為,他其實一直都是告訴自己,有時候要臉皮厚一點,撐一下就過去了。

張志宏教授認為,現在學生較沒有金錢負擔了,只剩下要去適應環境、以及功課的壓力。不像在台灣生活很方便,在美國則要自己負責打點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讓自己學會如何安排生活的過程。若真的要走入學術這行,來念博士班,要先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並要想清楚拿到學位之後要做什麼。以往的博士班學生,都很清楚就是拿到學位要做研究或教書,現在則有很多工商業界發展的機會,因此對現在的學生來說,擁有更多的選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