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w8wGdfEE4Eoxf8t3Znq6058YYzgeXe7vzqyPmm6xgdbKdf0ZoAOYtNs_7XuLP3TdWnkQl-2w4RR7BX-OVjn92_7WEjL6K9bHD5dD5Ok5KY5pwe_FS3oZt3RWysbY0Ni0xMf9LtQ/s200/Image060.jpg)
第二天這天,有場演講是大陸很有名的文化家庭心理學家曾文星所主講的東方心理學與心理治療,他用了非常多的圖片,並且依照精神到原慾分成三個層面:宗教(儒道佛)及哲學、日常實用語言、對於性和攻擊的態度,來分析東西方文化心理的不同。他並且提供了世界文化精神醫療大會的網址。
然後一個在美國訓練中國人的挪威人Sverre Varvin講精神分析在中國的情況。在中國目前有很多中挪班、中德班之類的心理訓練班,都是為了傳播西方的心理學,看能不能讓中國人受惠。在大會的第一天碰到的美國人,在紐約教音樂治療的老師,就以有些看不起的口氣跟我說(在抱怨完連廁所面紙也要錢之後),聽說在大陸的心理治療很落後。我並沒有反駁或解釋,因為沒有時間,但是我想假如有機會的話,我會跟他說在這裡的西方心理學觀念和制度的確落後,但是更古早的像是中國人的身心靈治療觀念,其實是很有系統的。
下午聽了一場多元文化諮商的國際化的論文報告,有美國人從西方觀點講,也有中國人從東方觀點講,很有意思。不過因為都是量化的研究,聽得非常吃力。然後是一場文化與心理治療的論文報告,有從美國來的知識精英份子講文化身份認同,被大陸人批評說是跟大陸一點關連都沒有,只是知識份子的優越。然後有個來自於馬達加斯加的教授報告他們那邊的文化和諮商,才讓氣氛緩和些。
其中我還滿喜歡的一個研究者,叫做Doris Chang,他的東西跟亞裔少數族群、移民和大陸中國人相關,而且我覺得他的思考很縝密,口語表達清晰,氣質涵養也很好。
今天跟老闆的朋友們出去吃火鍋,是在奧體中心附近的一家玻璃屋火鍋店,認識了在嘉義大學任教之前在愛荷華學家族治療的婉若老師,和一個香港大學任教的老師,以及另一位在上海任教的大嗓門老師(上海人講話之快的真讓人瞠目結舌)。
晚上是工作坊,學到的一些伴侶的基本觀念,和一些外國學者的研究集錦。伴侶關係是我滿感興趣的一個主題,還有就是跨文化的伴侶關係,想我以後也許會做類似的研究主題。
4 comments:
沒想到不小心逛到你的網頁,Doris Chang的主要論點其實來自人類學家 Lisa Rofel,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她的新書 Desiring China 第一章。其實 Doris 也在我們那裡當過 post-doc, 對人類學應該一定的熟悉度;但我自己的感覺是她好像不太知道如何使用社會科學的作品,只是單純地引用,把自己的材料當例子,沒有進一步的對話跟辯論,這是比較可惜的部分(不過如果她進一步作下去,我們有打架的危險)。
illusio:
我覺得你的評論滿客觀的,不過我想可能我還是個初學者吧,因此看到Doris的東西就很想要臨摹一番。我覺得你說的境界很棒,可否建議我們大家怎樣慢慢走到那個對話與辯論的階段?謝謝你提供的資料,可以順便請教你們那裡是哪個研究單位呢?非常感謝。
Susie
我..我們不是才剛見過面嗎?跟你老闆一起吃烤鴨的那個啊 :)
Illusio:
你...動作真快........faint...
Susi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