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9, 2008

我和我的極簡主義檯燈,一同閱讀不甚極簡的阿德勒

今天讀阿德勒,剛好因為辦了誠品卡所以換了個簡約主義名燈,是個豆燈(石英鹵素燈)頂省電的,又彎彎的弧度,加上圓圓的燈泡像是一顆小小的月亮掛在面前,很有設計感。在這個極簡的氣氛下,要讀不太極簡的阿德勒還真是有趣的對比。

阿德勒的理論形成,我想是以與佛洛伊德背道而馳的方向去進行的。以這樣的方向去想,就很好記憶,例如說,佛洛伊德是以生理面做理論的基礎,阿德勒則是以社會心理學。佛洛伊德強調因果關係,阿德勒則講求目的論(即使有時候會以因果方式分析個案,也還都是要放在大環境裡面去看)。佛洛伊德是還原主義的,也就是個體被分為彼此不相容的部份,例如本我-自我-超我、意識與潛意識等,而阿德勒則是整體論,個體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而且所有的部分都為整個個體效力。佛洛伊德以建立人類心理合諧為治療目標,阿德勒則以個體的擴張、自我實現與社會興趣的促進為主。佛洛伊德相信人基本上是壞的,阿德勒則拒絕二分法,認為人是有創意、有選擇的,所謂好壞依賴案主對於生活型態以及對於立即情境與其後果的評價而定。在佛洛依德的看法裡面,人是本能生命與文明的受害者,阿德勒則認為人可以塑造內在與外在的環境,雖然不能選擇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可以選擇用來面對生命刺激的姿態。佛洛伊德不像阿德勒強調兒童、家庭組成,以及與社會上其他人合作。

阿德勒的人格理論是以生活型態為其核心概念,這是指個體所持關乎自我及世界觀的一個主觀確信系統。從這些或其他確信中衍生出運作方法與目標,當事人使用生活型態做為其探索、理解、事先判斷、預測與控制環境的。因為無法在真空中了解個體,唯有在他的社會環境中才能做到,因此為了全然暸解個體的目的,了解個體與其生命任務之互動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持全人主義的阿德勒人士會問:個體如何使用遺傳與環境,而非遺傳與環境如何塑造個體。

心理病理的個體,是一個氣餒的人,這樣的人在面對生命任務上,不是從未發展出來,不然就是喪失了他們的勇氣,因此他們悲觀的期待,製造了一些安排,逃避、藉口、枝節問題、症狀,來保護他們的自尊,或是讓他們可以安全免於責罰。因為人們的困難大部分是從錯誤知覺、學習、價值與目標中導致氣餒,因此治療中包含了教育或再教育的努力。治療焦點是鼓勵案主學習對自己有信心、去信任和愛。終極的心理治療理想目標,則是去釋放人們的社會興趣,使得他們可以成為創造更好社會的人類同胞。

"個人心理學可以成為好的宗教,如果你不幸沒有其他宗教的話",阿德勒的學說影響了後世許多心理學家,如Rollo May,Victor Frankl,Abraham Maslow,Albert Ellis。並且他的學說跟同時代後佛洛伊德的學者們,如Karen Horney,Harry Stack Sullivan,和Erick Fromm的見解有許多相似之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