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7, 2007

Arthur Kleinman演講聽後感


昨天冒死請假跑去聽Arthur Kleinman的演講,說實話之前完全沒聽過這個人,但是心靈工坊最近剛出了他的書,並且聽說他是世界知名的醫學人類學家(任教於哈佛),對東方如乩童等台灣民俗療法皆有研究,於是就帶著好奇心前往聆聽。

他的書籍和個人事蹟介紹,可以在網站上看到,因此就不贅述。

在想這個人可能真的精力滿旺盛的,從厚厚的二十五頁CV裡大概可以窺見一端,不過當他老婆可能也還真是不容易啊,隨著四處奔波不說,在大陸做田野研究更是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

我對他的研究最有興趣的部份,是他怎麼去探討不同文化中,受苦的意義。演講中他拿了幾張耶穌受難圖來說明西方對於受苦的意象,並說在台灣其實也有一些相對的東西,但囿限於時間並沒有說很多。台灣人對疼痛有什麼不一樣的思考模式?我想到的是印象中我們是很會忍受痛苦的民族,吃苦當吃補,相對來說美國人只要一痛就是吞藥來解決。其實在深受佛教影響的這些國家包括我們在內,認為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苦,接受即是解脫。啊~關於這個我還很亂,我想還是再多唸點書再說。借了Susan Santag的疾病的隱喻和Matthieu Ricard的快樂學。另外我的講義現在在系上一位講師手上,等他還我之後就可以再多分享一些Kleinman的想法。

另外在論壇中聽到一位台灣教授分享他在台灣總是感到患了失語症的感覺,真的是心有戚戚焉啊。從美國言論自由氛圍回到台灣之後,對於這件事情我一直就是快樂不起來。倒也不是台灣不民主、不多元,而是如同教授所提華人因為長期在政治的動亂裡面生活,養成的一種不多說的習性,我則要加進因為傳統裡面尊卑長幼和非常重視倫理關係的特性,而有許多話到了嘴邊還是得硬吞回去,漸漸學會如何講場面話,而不是真話。即使在大學屬於比較自由的教育環境裡面,還是有很多的時間,老師花時間在教導、糾正學生錯誤,而非啟發、鼓勵學生去創造、去經驗不同。在這樣的環境裡面,說實話,一點都不想講話,總感覺明哲保身最重要。

如同這位台灣教授所說,國外研究者對於台灣的意義,就是他們可以說他們想講的話,也因此可以間接促成台灣言論自由上的進步。在我心底則是悄悄的期許自己能夠找到一套能讓自己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也因此閱讀這些大師的作品就成了現在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圖片引用自boston.com News
他曾經和林宗義合編的一本關於中國人的正常與非正常行為的書,曉園出版社,等有空時要來看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