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最主要講到本體焦慮以及物化。為了躲避本體焦慮,人類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遊戲,因而將本體焦慮轉變成精神官能焦慮。遊戲可分為幾種:
養豬(金錢)、養雞(名聲)、戰爭(競賽比較)。
成家立業、不知不覺的遊民。
宗教、靈性、美。
覺得自己放棄緊抓一條大家都能認可、自己覺得有安全感的路:拿完學位、結婚、生子,可是仍又繼續其他的追求,因為人生不做這些事情,好像就失去了意義?而我沒有了這些的話,我還是誰?真正覺得恐慌的是,失去這些傳統價值認定為好的標籤之後,我到底要什麼?繼續玩遊戲嗎?我這一輩子到底要繼續怎麼樣的追求,在我死去的那天,我可以無悔的說,我真的活過了?為什麼對於這些追求我仍有那麼多的害怕與擔心?
物化的部份,我還滿喜歡的,因為當你懂得物化的道理時,其實同時間你也懂得如何看透物化,與人親近。當你能和親密愛人分享這些物化的感受時,其實也是在讓彼此更親近。
1 comment:
生存的空虛
當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時候,通常不會有空虛的感覺。但
人一旦解除了生存的威脅並能安穩地活下去時,不論是兒
童、青少年、中年人或老年人,都常會感到生存的空虛。
空虛不是一種肉體上的苦楚,而是一種心靈上的不安。伴
隨空虛而來的,還有苦悶、無聊和失落等感受。當那種生
存的空虛感達至頂峰時,有時更會使人有「覺得自己的存
在簡直是多餘的」的感覺。
到底一般人是怎樣排除這種生存空虛感的呢?那就是不停
地活動。例如:不停地應酬、不停地交友、不停地逛百貨
公司、不停地買東西、不停地上茶樓酒館、不停地大飲大
食、不停地看電視電影、不停地談論娛樂新聞、不停地聽
「Hi- Fi」、不停地去聽演唱會、不停地入「馬場」、不
停地搓「麻雀」、不停地去「的士高」、不停地旅遊,種
種等等。雖然藉著「忙碌」的活動可使人暫時擺脫空虛的
糾纏,但是這種辦法只可收一時之效,一旦「忙碌」的活
動過後,空虛的感覺便再次湧現。
人生理想的確立
一般來說,人不僅要求生存,還要求生存得有價值。當人
一心一意從事於他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時,並不會有空
虛的感覺。因此,要徹底排除生存的空虛感,一個有效的
辦法是:為自己確立人生理想並努力加以實現。
根據「盡生」的人生觀,人生存的意義就在於「盡量促進
自己的生命發展」。詳細點說,就是「在遺傳、環境的限
制和不違反起碼的道德標準之下,各人依據自己的意願盡
量發揮自己較強的潛能以實現價值。」
跟一般人比較,每個人通常都有一些潛能較接近甚至超過
一般人的水平,這些就是他個人較強的潛能。因為人一生
的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將自己一切潛能都完全發揮出來
。在一般情況下,各人都願意集中發揮自己較強的潛能,
因為這樣不但可以在社會上實現更多較高水平的價值,而
且亦會使他自己獲得較大的滿足感。當我們認識了自己較
強的潛能所在之後,就可以順著那(些)潛能為自己確立
人生理想。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立志。比如,甲君
有較佳的數學能力,則他可立志成為數學教師或數學家;
乙君在烹飪方面有較出色的表現,則他可立志成為一個傑
出的廚師或烹飪學家。
人生理想的實現
當我們為自己確立了人生理想之後,接著就要實現理想。
怎樣實現理想呢?辦法就是定立各項達至理想的長短程目
標和找出達成各項目標的方法,跟著切實履行。很明顯,
當我們有了人生理想之後,如果不知道如何走出第一步,
則理想永遠只是空懸的。
然而,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之中,不一定是事事如意的。當
我們遇到困難甚至失敗的時候,以下的策略或可供參考:
第一,再接再厲:保持原定的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方法,再
次努力,嘗試能否達成目標。
第二,更改目標:改變原定目標,以較接近、較容易的目
標來代替,待成功之後,再達成較困難的目標。
第三,改變方法:保持原定的目標,改變達成目標的方法
,嘗試能否成功。
縱使直至我們的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的理想仍然未能實
現,但曾經為理想而奮鬥過的一生,不是比那些毫無理想
而只是見一日過一日的人生更有意義嗎?最後,我們再引
述哲學家蘇格拉底的那句話來結束本文:「世上最快樂的
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後按:
為自己確立人生理想,然後選擇適當的途徑或方法實現理
想,那就是成功的人生。這種思路或觀點一向被視為正確
無誤。可是,在我們未能真正接受自己之前,依從以上的
做法,只會推離甚至埋葬真正的自己,而這正是做人做得
辛苦的主要原因。我們只有先接受真正的自己,然後再為
自己定立生活上的理想,才是適當的。否則,確立理想只
不過是一種逃避──逃避真正的自己。凡因不喜歡自己、
不滿意自己、不接受自己而確立的理想,應盡快放棄。我
當時對有關問題的了解和體會未夠深刻,以致未能作出仔
細的分辨。──伍棟英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