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老闆的課,看到她從前的照片,以及後來的許多優良事蹟,我覺得她真的是一個非常有理想,又能誠懇踏實的去做的人。一個年紀輕輕的女醫師,懷孕時還得進手術房急救,坐月子的時候還要忙醫師考試,然後在當衛生局長的那段期間,將自己的許多想法用最徒手的方式去一一完成,這是所有優良的行政人員的共同性格:個性仔細、不怕與所有的人一起做最基本的事。
這個週末去聽她跟WHO官員一起合辦的工作坊,滿場就看她很有活力的忙進忙出的串場,所有在場的醫療界重要人士,她都認識,並且知道怎麼去巧妙地連結這些人,這個工夫實在是太讓人佩服,難怪某位總統候選人要找她去擔任發言人。
對我來說,我實在對政治沒有什麼興趣,雖然我知道老師說,一個政策施行下去,可以影響非常非常多的人。可是,說真的那中間要經歷的過程,真的是很繁複的,而且有時候實在很無聊,又不能說想走就走。像我這樣隨性的人大概也不太適合。
不過,我是真心喜歡看到這些人,為這塊土地所做的一切努力。例如說醫療系統的整合,麥克波特講的(貼在回應裡),是頂好的分析,但問題是怎麼去做,才是大哉問。在看老師做的過程裡面,例如說找大家來開會討論,就會發現許許多多實際施行上的困難,但是絕對不能因為理論上的困難就什麼都不做了,反而要去做能夠做的,盡量去推行這些觀念。最後成效如何可能都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了吧。可是就是要去做,因為大環境的改變得靠這些小小的質變去累積吧。
1 comment:
邁可波特批評:台灣醫生 平均看個病人三分鐘
更新日期:2007/05/01 04:39 記者: 彭漣漪/台北報導
國際管理大師邁可波特(Michael Porter)昨天批評,台灣的醫生診療一個病人的平均看診時間只有三分鐘,令人感到驚訝。但台灣健保減少對醫生的給付費用,最後逼醫生只好多看病人以增加收入,可說是這個行業的「癌症」。
他也強調,台灣平均每人花在醫療方面的支出過低,比起瑞典、美國等先進國家顯得不足,這不利於台灣進行醫療的整合服務、或採取更有效益的預防醫學作法。
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波特曾經擔任台積電的監察人,昨日受邀在台積電的二十週年慶上,以「重新定義醫療保健:對台灣的涵義」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他首先讚揚台灣健保普及率達九十九%,在全世界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時也提醒,未來醫療勢必走向整合,需要更多資源投入。波特表示,全球都很注重醫療成本改善問題,但他認為,「控制成本最好的方式是創造品質,而不是減少花費。」
波特以競爭力理論聞名,最近非常關注醫療體系的競爭力問題,他認為目前醫療體系的效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例如,在美國有一三九家醫院可以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其中技術較好的醫院,病人在手術後一年的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有的醫院比例則低到幾乎是零。他覺得應該只保留二十家醫院做心臟移植手術即可,醫院不應該都做相同的事。
針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普遍性醫療體系問題,波特表示,大家都是按照專科別的分工方式,一個牽涉多部門檢驗的病人,在各醫生、各部門間被轉來轉去,醫療方式非常的「支離破碎」,這不合理,應該要以病人為中心做整合,就像過去企業的組織一樣,曾經是以功能別區分,但現在都依照客戶的需求轉變成單一窗口的服務。
未來五年、十年,波特認為醫療保健界必須進行很大的改變,必須提供病患整合的醫療服務,而不是讓病患不停逛醫院。醫院對單一技術必須能提供大量且穩定服務,達到規模經濟,而且,服務的提供必須能夠跨領域,例如某個城市的某個醫院對特定病症可以提供專業醫療服務,這個醫院也可以在別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提供同樣專業的服務。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