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書會,感覺真是五味雜陳。因為這是學校外舉辦的聚會,來的人真是什麼樣的年紀、資歷的都有,應該是個大雜燴,這讓我有點焦慮,在一群陌生人裡,我究竟想要有什麼獲得呢?想了很久,還不知道。
第一次講的是溝通模式,大致上就是你對所有的人事物,會用感官去體驗,然後依據過去的經驗,來做判斷,然後產生感受,再來產生行動。感受分為正向和負向,若果你對某個人事物的感受是負向的,但是卻仍然想去接近它,就代表你在感受和行動之間,有了個特殊的意圖。
常常我們可以發現有哪些人我們一眼看到就想靠近、另外一個人卻讓我們想走避,其實只是因為這個人身上帶有一些符碼,是過去我們賦予其價值判斷的,許多到現在、當下都不適用了,我們卻仍一直在用。例如說,一個跟我互動的女士,非常明顯地,我一開始就對他有個負向的感受,後來我換了好幾個伴,持續的觀察他,加上老師有和他有一些互動,才了解原來她是一個還不是很知道如何去覺察自己當下感受的人,加上他跟我說話時,身體一直往前傾到我這邊來,讓我想到生命中一個類似的人,所以有一些負面的感受產生。但這個人並非原先我認識的那個人,他們或許有一些類似的點,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我想,這個練習可以讓我們更能夠去細緻化,我們的溝通過程吧。這幾年下來,其實我可以慢慢感覺自己慢慢在脫離那個從前家庭和求學經驗所建構出來的世界觀。當然這很難,因為身邊的人會一再、二再的提醒你,告誡你和他們的不同。可是,我其實深深的相信,如果能找到彼此歧異之間的那條溝通之橋,那麼我究竟跟大家有多麼不同,好像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