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0, 2008

伴侶諮商中的權力鬥爭

在這篇武志紅的吵架 隱密的權力鬥爭當中,講到兩人關係中的權力鬥爭,我覺得他把爭奪權力的心態講得滿細膩的。假如你跟你的伴侶經常吵架,看這篇應該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爭吵,並且知道怎麼樣去管理(接受真正的對方)。

這次去日本旅行時,聽到婆婆說到蔡詩萍跟他老婆林書煒的故事,說她覺得林書煒過於容忍蔡詩萍,百般容忍他固執又不疼惜老婆的脾氣,所以還曾經在演講中大聲抗議。身為治療師我想說的是,在關係裡面要說孰是孰非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供需平衡的系統,要說林書煒吃虧嗎?也不一定,因為她必然可以從他身上得到別的東西。但是這則故事特別的地方在於,蔡詩萍是一個老男人,林書煒則小他十六歲,一個是才氣過人的作家,另一個則是貌美如花的主播,在社會價值觀的眼光下,是個絕配,在心理治療的領域裡面,則有更多可以探討的。例如說,林書煒本身的家庭動力就令我非常好奇,她與父親的關係有可是她依賴此段關係的癥結(細節我並不知道,需與本人詳談)。蔡詩萍呢,我想他在感情上面真的經歷了不少事情,聽說他還特地寫了一本書罵前女友盧秀燕,果真如此那他那厚厚硬硬的男性自尊底下,必然也是傷痕累累(純屬不負責任的臆測)。無論如何,若有爭執不下的情形,可以考慮找個婚姻與家庭諮商師聊聊,也許會有幫助。

在美國影集In Treatment裡面,心理治療師協助調停夫妻爭吵的場面:觀賞請按此

寫文章像大便,好嗎?

其實我生平最痛恨像大便一樣的亂丟文章,不管怎麼樣,就算是寫個部落格也好,我都一直覺得對讀者有責任。從前在雜誌社寫文章時,絕對是要經過一個向受訪者查證的手續,而且受訪者絕對不能只有一個。後來跟著教授寫論文,就又更嚴謹了。所以現在看很多部落格文章,隨便寫一個評論就可以以專家自稱,每天丟文章就跟大便一樣輕鬆容易,都很不習慣。其實我覺得更痛苦的是,一群無法分辨好壞的讀者,被這些自稱是意見領袖的人耍著玩,在搞甚麼?真是不懂。

Andrew Keen最近的一本書,台灣有翻譯出來,就是在評論網路如何謀殺文化。中時訪問陳豐偉早安財經的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中文譯名)時,有說到這本書可以拿來當作一種反省來看,但不可完全當真(畢竟網路創作還是有它的價值存在的)。

不過我後來發現,這個現象不只發生在網路上,一般生活裡面也所在多有,例如說一些諮商的機構,根本就是拿一些拼裝的諮商理論在賣,所以表面上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其實後來你會發現根本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更恐怖的是,當你發現對方只是不斷地用他們僅有的知識在套你那深刻而複雜的人際關係問題的時候,那種無力感真的是XYZ(因為他們只是想要賺錢吧)。

所以我漸漸覺得,就跟人家說,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一樣,讀書跟裝扮一樣,絕對要堅持一手!專家也許可以給你一些指引,但是不可能幫你讀書。讀書之後才會有想法,有想法之後,對於周遭的事情才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而非人云亦云。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整理的功夫

想把住處的spare room變成一個諮商室,所以努力地把舊的東西清出去。然後就一一的拉出這幾年的回憶,一張又一張的名片,有去吃喝玩樂留下來的,有在活動中碰到人的,還有工作裡面遇見的,怎麼搞得原來不曾計畫,也會遇過這麼多人啊。書也是,並沒有買書的計畫,可是書籍卻是多到塞不下,只好借出去,而且買久了就看出自己喜歡有哪些主題,而書商幾乎也是不斷重複地在出這些主題,所以覺得自己其實買了很多重覆的書、參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坊(說真的哪一次工作坊講的東西書裡面找不到呢?不過話說回來參加工作坊的用意也不是在知識的獲得)。Move on, move on啊!

這世界因為網路的Web2.0的關係,許多知識上的建構跟傳輸方式已經完全顛覆從前我們的認知了。所以最近我一直在想要好好的學習這些新的科技,讓自己能夠用一種完全新的方式,來整理之前所學到的東西,不然老是覺得好像都學過,卻都沒有真正留下些甚麼。所以我稍微研究了一下我的手機和電腦的Bluetooth功能,然後幫老闆也買了一支才三百多塊的Bluetooth USB,如此一來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也能對傳文件。原本根本不使用中文傳送訊息的我,終於也開始學怎麼使用這個功能,一開始真是痛苦,覺得自己像是笨蛋一樣又慢又笨,只好利用坐捷運的時間來運動手指,結果現在也越來越上手,就傳了好幾個鼓勵的訊息給家人朋友。論文用的資料庫EndNote也是另外一個新科技,說好用嗎其實也是個勞力密集的功課,但是老闆交代下來要學,所以也花了好幾天摸出個大概,但還是跟老闆唉唉叫了很久。這個資料庫系統基本上對於常寫論文的人來說應該是很好用的整理工具,可是因為還在開發階段,不一定所有的資料庫都有相關的filter,而且每個資料庫的filter都需要個別的設定,光是搞清楚那些就累死我了。

不過我的願望是成為一個整理王。至少在家事上面已經漸漸可以做到這樣啦。我們家有垃圾系統、碗盤清洗系統、食物存放系統、客廳布置清潔系統、盆栽系統(我家光是兩個大盆栽就很要命)、衣物清洗系統、書籍排放系統(建置中)、房間衣物排放系統(建置中)、水電帳單系統、浴室化妝清理系統。 當事情都變成系統化之後,就會很精簡很有效率。我還在想哪天要把名片整理一下,然後把date過的對象也整理一下,變成約會對象系統,這樣我應該很快的就能知道下一個對象到底在哪裡了吧,哈哈。

轉貼:焦慮怎麼辦?

500萬人煩躁不耐 台灣人很焦慮
華視 更新日期:2008/04/30 15:49

現代人文明病之一,就是太多壓力造成焦慮症,來看這份針對國內成年人,所做的【廣泛性焦慮症調查】。
過去半年來,你是不是曾經浮躁不耐煩,靜不下來不專心,或情緒容易激動,全身無法放鬆,晚上又睡不好,如果有這六大症狀中出現了三個,而且持續三個月都沒有改善,就屬於【廣泛性焦慮症】,調查發現全台超過500萬人是危險族群,其中有超過一百萬民眾,六項症狀通通有,屬於重度患者,應該儘速就醫治療,找出抒壓方法。


《小撇步》減輕焦慮 教你幾招
更新日期:2008/05/05 09:44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對於容易焦慮的民眾,聯合心理諮商所所長邱永林心理師提供以下幾個克服焦慮及紓壓的方法,民眾可利用空檔或睡前試試。
 邱永林表示,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時,可試試心律呼吸法。肌肉難以放鬆時,可採用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容易分心時,不妨用橡皮筋中斷法。情緒易怒時可以黃金6秒鐘法則來控制怒氣。

 心律呼吸法:
 1.一手輕按另一手腕部,感覺自己的脈搏跳動。
 2.心裡默數脈搏次數,讓自己熟悉脈搏的韻律。
 3.配合脈搏,每6下呼氣,脈搏跳6下再吸氣,持續3分鐘。

 橡皮筋中斷法:
 1.找一條橡皮筋,套在手腕上。
 2.當自己思考開始出現分心時,就抓住橡皮筋狠狠地彈自己一下。
 3.瞬間,分心的想法就會消失。練習幾次熟練後,將更習慣專注的思考。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1.找一張舒服的椅子坐下,用8分力氣將雙手拳頭緊握,心中默數10秒鐘。然後放開雙拳。
 2.接著用9分力氣將雙手拳頭緊握,心中默數10秒鐘。然後突然放開雙拳。
 3.用10分力氣將雙手拳頭緊握,心中默數10秒。然後突然放開雙拳。
 4.接著換肩膀,重複上述步驟,應用在身體其他肌肉,如腳趾頭、小腿、大腿等。練習幾次熟練後,即可感受到輕鬆感。

 黃金6秒鐘法則:
 1.心裡跟自己約定:先不要發火。
 2.先把自己視線從對方臉上移開。
 3.心思專注回想6種「礦泉水」的品牌。
 4.等到成功回想6種「礦泉水」的品牌後再開口說話。
 5.「礦泉水」也可更改為6種「泰國菜」、6種「運動鞋品牌」、或是6種「狗的品種」。

Tuesday, April 29, 2008

愛情中的自我價值感

在這篇張瀞文的到底是不是愛情中,非常詳盡地寫出了剛進入愛情的那種幸福感,以及愛情和自我價值感的關係。最近和個案晤談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問題出現,雖然他是男生,但是一樣的,甚至男生更難得到同儕的支持,幸福的女生如我們,反而常常可以和朋友或者諮商師討論愛情,而在愛情裡面得到很多的滋養和成長。

這邊我要再推薦另外一篇文章,是師範大學研究生莊雅婷所寫的自我價值感的提升《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每當我自我推薦是家族治療師時,常會有人問我,甚麼是家族治療啊?其實就是用一種新的、系統的觀點和態度來看同樣一個問題,就像愛情,可能我們認知和對方的關係是如此這般的,但事實上在冰山的底下還有很多層面是值得去探討的,而家族治療師的工作就是幫忙個案去探討這些平常看不到的層面。底下的問題解決了,表面也就會清楚了。

Monday, April 28, 2008

日本行 Day 5

今天根本沒做甚麼就去機場了。倒是前一天在電話裡面跟B聊了一陣子,覺得很好,電話進來之前還在那邊寫筆記,想說要問些甚麼問題,因為每次跟他在一起就會忘記一些很重要而實在應該問清楚的問題。所以就逐條的問了,並且還加油添醋自以為是的用流暢的英文給他問完,才心滿意足的睡了。語言這個東西難就難在,如果不會用太艱深對味的字時,要怎麼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呢?我用的方法是,繞圈圈。就是用簡單的字,但去描述一個意境或是一整個故事,使得講話的內容有內涵以及情感。例如說我問的五個問題裡面,是可以環環相扣的,並且在對方回答的內容裡面,再重新找出素材來,編織我們倆的談話內容。如此一來兩個人的談話就會有層次、有高低起伏。這是曾經當過記者的我的問話心得。不過我倒是真的很喜歡跟B的對話,因為他是那種很容易抓到重點,並且就能夠引經據典的發揮的人,所以聽他講話很精彩。跟他辯論則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因為不管再怎麼樣地去想論點,到最後只要一提到個人情感因素,我都會自動繳械,這就是身為女人的一個弱點囉,真是的,好啦,我永遠都輸你,可以了吧。

Sunday, April 27, 2008

日本行 Day 4

這天到東京新宿街頭午餐,並且到淺草觀音寺以及台場等,並且去吃很有特色的拉麵晚餐。還特別繞到NHK電視台看了一下。這些都是很觀光客的景點,所以也就樂得當個稱職的觀光客,在上班的人群中穿梭,到免稅商店買東西。所以好像就是這樣啦,這天,沒甚麼好寫的,心情被同行的室友婆婆弄得有點糟之外,一切都還滿正常的。心情不好時我常想起從前曾經問過政大的同事宜春,說人到底活著要幹甚麼啊,然後他回了我一句超妙的話,他說,就是要吃好吃的東西、看好看的作品啊,當下我真的覺得有種悟道的感覺。回來以後又再讀了一遍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看她寫決定離婚那段時間的混亂,甚至絕望,到自己去旅行時各式各樣的新鮮體會(是真實的體會而非為了名氣而寫的矯情的勵志類文字,這類文字就像是擦了脂粉的模特兒一樣讓人想吐),那是一種終於能夠自己掌握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感覺,而對於女性來說,這個部份需要多麼大的覺醒和努力。正巧這兩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廣告,是講一個男生怎麼樣跟女生說,下次要買這個送妳、下次要帶妳去哪裡玩,結果後來還是女生自己去了日本先。我真的很高興,自己終於從某人的配偶的身分,成為了我自己,雖然過程很痛苦掙扎,而且接下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是覺醒、成為我自己,才是我此生最重要的事情。








日本行 Day 3

第三天逛了日本廟宇及城堡。日本有許多地方都是很壯觀宏偉的,像是佛像都是大到不行,四周則是乾淨到不行。這天我們一共到了三個景點,並且在富士山腳下的一個河口湖下榻。仔細看了看當天的照片,還真的照了不少美麗的風景照,果然本人迅速地照出一系列如同雜誌般的旅遊照的功力沒有退步。 雖然我不是非常喜歡這樣的旅遊跟拍照的方式,因為我覺得,如果拍出來的東西都跟書上跟月曆上面一模一樣,那有甚麼特別呢?要拍出跟人家不一樣的東西才是真正有創意吧。 不過,我把這當作是拍出好的照片的開始囉。

Saturday, April 26, 2008

路過永康街

今天跟老闆meeting並且上了一堂瑜珈課。覺得這一個禮拜真的超級愛睡,在日本一路上只要一上車就睡不說,回到台灣來做瑜珈的時候覺得自己就只差那麼一點點就沉沉睡在瑜珈的動作中了。

老闆的小孩超級可愛,小人兒跳來跳去,拿著我送的餅乾要給我。後來我到附近咖啡廳看書,又看到兩個日本小孩,就拿了兩顆剛買的哈密瓜糖給其中一個男生吃,小人兒開心得跑回去,找了另一個小人又過來要糖吃,拿了糖,又開心的跑開。後來兩個小人又一起跑來跟我要糖,我說沒啦沒糖啦,兩人又笑嘻嘻的跑開,後來還在玻璃落地窗外面跟我玩互拍的遊戲。小孩子好簡單,真好。

今天晚餐亂逛竟然就逛到了師大後面的永康街去,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骨董店,賣很多早期台灣富有東洋味的東西,真的是很過癮,覺得自己怎麼回到台灣還是在逛日本的感覺呢。

Friday, April 25, 2008

日本行 Day 2

這天我來到了新宿、原宿及涉谷,想要看看都會的、有設計感的東京街頭。搭一個半小時的火車要到繁忙的東京,心裡面其實有點七上八下的。最主要是一直在拼湊外公外婆口裡的日本,以及自己印象中的日本。一路上火車經過IKEA,還有許多房子的樣式,讓我想到芝加哥,想到這個城市在我腦袋裡頭還是有很多其他城市的影子,但是還真是讓我想哭,因為外公外婆其實這一輩子都還沒有去過日本,卻一直互相講著日文,看NHK,並且不斷告訴他們的子孫日本的好。一路上我問了很多路,也幸好有問路所以沒有坐錯班車。但是日本人真是行禮如儀啊,因為我是用英文問路的,還要不斷地道歉說他不會講英文,並且祝福我一路順風。年輕人對英文接受度比較高,問了一個長得有點像是宇多田的上班族小姐路,流利的英文時髦的裝扮,讓我覺得自己很像是從鄉下來的(也的確是啊)。日本人對於每一件事情的要求,可以在電車上看得出來,就連一個人應該要佔多少的位置,都有一種共識,大家在車上也安安靜靜不講話,所以雖然人很多,卻沒有零亂的感覺。在東京及新宿的大站比較可怕一點,就看到西裝筆挺的人隊快速的來去,如同過江之鯽,若不順著流走,就要小心的站在邊緣以免被帶走。

在新宿我看到傳說中的歌舞伎町,以及裡面目不暇給的夜店和裝扮齊全的從業人員,甚至還有給女性的夜店,把男妓的照片一一列在外面讓妳點選。旅館雖小但都很高級,休息三小時要價六千圓日幣,真是莫名其妙的貴。都是投幣式的,所以很有隱私感。一切跟我頭腦想像中的不同,所以一直處於一種超現實的感覺當中,包括門會自動彈開的白色計程車,也讓我感覺好像在尚雷諾拍電影的現場。 基本上日本型男並非我的菜,不過真的可以想像他們對女客溫柔的樣子,必定是特別細緻吧(真好玩,有發現最近一直在重寫腦袋中對東方男性的印象和感覺,尤其是最近跟新老闆開始相處之後,發現東方男性超級細緻溫柔的那面還真的很感人,例如說進門三秒鐘內為你倒茶,然後假如茶翻了五秒鐘內替你遞衛生紙這類小事)。

原宿我到表參道走了一圈,能說甚麼呢,只是覺得美得讓人感覺癱瘓。像是照片中這棟建築物外圍(這張旅遊書中可沒有喔),有世界各國來的人在取景照相。路上都是青少年,都很會裝扮,並且有類似舊金山節慶遊行時的裝扮人物出現,只是都要精致許多。看到真的是不禁讚嘆,我對日本了解實在太少了啦,要是早知道這裡是這樣的,我可能根本就不會覺得舊金山很棒,啊東方世界裡面竟然有這麼重自由、講個性的地方(我是不是發現得有點晚啊)。原宿讓我想要多賺錢、多讀書、多旅行、多裝扮自己、多愛世人。

涉谷則很像台灣,就是甚麼都有,但是亂亂的感覺,B特愛這類地方,我想他跟G一樣,是一種住過太整齊無聊的城市for years的反動。我能懂得那樣的需求,但是當我讀到G對於台北街頭髒兮兮的牛肉麵攤,那種根本都還沒有衛生碗筷,都還是泡在肥皂水裡洗兩三輪的小店,所產生的讚嘆時,我真的覺得,有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不過我真心感謝他那時對我的影響,若不是他,還有B,我沒有辦法適應台灣生活,並且去欣賞俗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在涉谷我特別選了一家平價的拉麵店,和上班族一起站著大聲簌簌地吃拉麵。還在車站附近欣賞了兩ㄊㄨㄚ青少年的街頭藝人秀。

日本行 Day I

基本上我參加了一個超級無意義的東京shopping團,而且是跟團去的,就是那種行程內容是很標準的東京的幾個旅遊必去景點的那種,一路上大概就一直照相跟下車上廁所吧,所以一開始就覺得真是沒有文化氣息,但同時也很好奇,究竟傳說中的導遊會帶你去免稅商店大概是甚麼樣的光景。人生總要做一些大家都會做的事情,才知道那究竟是怎麼回事不是嗎。所以,突破我對購物的障礙,我還真的就跟著去shopping了,雖然一面有種不堪的感覺,但倒是很仔細好奇地看著自己的不堪,以及我對花錢購買自己喜愛的東西這件事情所給的標籤。Somehow我覺得,如果我能很努力的賺錢,為什麼要對自己吝嗇呢?假如買東西真的很爽,為什麼我要那麼努力克制自己?我到底在怕甚麼?我到底想要甚麼?

第一天我們住在東京灣幕張,一個五十層樓的五星級飯店裡面,有很棒的女湯,還有超讚的海灣景致,以及很大的walk-in closet,真的很像在溫哥華的大樓裡面往外看的感覺,所以這天心情真是好得不得了。然後晚上還跟室友出去覓食,在這棟飯店對面有個日本火車站叫做海浜幕張,並且有一個超大型的mall。以前在美國也常看到mall啊,但是在日本看到,真的是特別興奮,因為每一家食物店都是精緻漂亮的壽司店、拉麵店、生魚片店,而且日本人真的好厲害,好會裝飾食物,像是飯盒啊包裝都包得超級精緻,飲料盒也是應有盡有,當然都是很貴啦,但是真是一種視覺享受。晚上就在十幾個不同的溫泉池裡面,放鬆兼看日本女人裸著身子一面泡湯一面聊天,檜木做的湯池還滿有意思的,感覺自己像是坐在一碗湯裡面,然後出來販賣機裡面還賣鮮奶,的確有很滋養的感覺,真棒,真希望自己能永遠過這樣子的貴婦人生活(因而生了賺錢的大志)。
感官上的精緻化,恐怕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而且我常覺得如果習慣了日本那麼精緻的生活,要怎麼回來適應恐怖粗糙的台灣生活呢?B說在日本很難不覺得被干擾,因為每一件事情都會有一些既定的要求,也因此他比較愛中國文化裡面的差不多主義和道家的無為而為,我覺得這也難怪,因為他是一個在文字上面超級細膩,但在生活上面需要某種程度的不拘小節以方便寫作的人。而我卻是在這麼多年的大而化之之後,突然對細緻的生活有種簡單的嚮往,並且對於零亂的台灣產生極大的潔癖和排斥感,我想最重要是渴望一種有秩序的美感經驗吧。
這天買了一瓶養命酒,聽說對月經痛有很好的療效,還有一條Flucort F(一種皮膚軟膏),正好拿來擦一擦不明原因脫皮發癢的手肘。晚上睡柔軟潔淨的大白床和羽絨棉被,並且試用了可以洗屁乾屁的馬桶座,感覺很幸福。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Writing from Japan

Dear Susie

I am writing from Japan to you.
I am having a great time here.
Japan is neat. People here are generally speaking
polite and detail-oriented,
which somehow reminds me Vancouver.
I meet the person that I am supposed to meet,
and we spend several hours together
laughing and arguing with each other,
and I feel like to cry when we say goodbye.
Tokyo is thus becoming a place
that is meaningful to me.
I wish you well, babe.

sincerely,
Susie

Friday, April 18, 2008

收到的第一個Counseling PayCheck

今天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收到了人生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諮商個案的PayCheck,感覺意義十足,就是上次的成人美國人。而且,我真的很喜歡諮商的過程,很喜歡跟對方互動,並且從中抽絲剝繭的感覺,喜歡在裡面看到對方的掙扎、跟著對方一起思考或感覺這個掙扎,並且把自己給出去(意思是說,答案並非在於給一個答案,而是怎麼樣用relational的方法,讓對方看見問題在他生命中的位置),這真的是好有趣又好棒的過程,我是真心喜歡這個工作,也覺得拿錢拿得很開心,對方也給錢給的很開心。

諮商的意義,絕對不在於諮商師給意見、個案接受,而是在於怎麼樣在互動的過程裡面,看到那樣的過程,如何忠實地反映出個案跟現實生活中的人互動的狀況,且找到機會reflect back給個案。我喜歡成人的個案,因為他們已經有自己的具體行為能力,也能很具象的描述自己的處境,所以你能夠很容易的經由他們的語言裡面去了解一些事情,模糊地帶因此少了一些,能工作的地方也多了很多。

在美國影集裡面常可以看到諮商師給個案很明快的reflection,我覺得自己的style應該是那樣的,因為我能夠很快的抓到對方講的事情的意思,以及表情所要表達的感受。不過,有時候太快也會變得不夠有耐心,而有先入為主的印象,所以我會試著慢下來(這時候瑜珈課的訓練就完全派上用場啦),更focus在對方身上。這對天性就喜歡人、對人感到好奇的我來說,一點都不困難。啊,真好,感謝老天給我這次機會,感謝我的個案,感謝老闆文滔。

真的希望有一天能夠開個個人專屬工作室,但短期內可能有困難,需要一些時間準備。加油囉!

Thursday, April 17, 2008

白人在台灣

意外的從妹妹的男友那邊得知,加拿大有個秀是在講在台灣教書的老外的故事。這個秀大致上follow了這些英文老師,了解他們在台灣的發展:包括他們在新土地和新職業上的轉變,以及與台灣社會的整合、朋友圈等。

另外就是聽室友說,她認識的朋友的朋友寫了一本書,叫做Not SARS Just Sex! A Novel about life in Taipei during SARS,內容大概是關於他和眾多台灣女生的性生活描述。

一點都不意外,這群人在台灣的生活,基本上牽涉到許多層面的問題,而光是從這些表面現象去探討,就可以講個沒完沒了。身為一個亞洲、留過學的女性,我有我的驕傲,和我的自覺,因此會對這些現象(例如聽說他們有些會來這邊販毒或者亂把妹,又或者亞洲女性也會倒貼之類的)有些道德上的批判。不過我倒是滿願意去了解他們每個人,到底發生了甚麼樣的故事,就像明天要再去看同個個案,我就覺得會是很好的開始。上次我跟老闆聊了一下個案之後,發現自己在很多事情上面,還是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會卡住。因此接下來看個案的態度應該是,盡量地保留成見,要先像偵探一樣地多去問個案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加油囉。

p.s.
還是覺得叫白人很怪,但是不知道有甚麼更好的講法。

Monday, April 14, 2008

想要這麼逛日本:捨棄狄斯耐樂園去新宿的歌舞伎町

1.
歌舞伎町女王 椎名林檎演唱

只要一聽到蟬鳴 便會想起九十九里濱
放開祖母滿是皺紋的雙手 獨自探訪的歡樂街

媽媽是這裏的女王 活生生我就是翻版
每個人都伸出手來
雖然還小卻已深深迷戀的歡樂街

拋棄十五歲的我 女王銷聲匿跡
應該是跟每個星期五來的男人去生活了吧
盛者必衰
領悟這個道理卻一腳踏進的歡樂街

雖然怨恨失去蹤影的女人但小夏我現在
卻光榮的頂著女王的頭銜

成為女人的我賣的只有自己
也許當我需要同情時就會失去一切吧

走出JR新宿東出口那裏就是我的庭園 大遊戲場歌舞伎町
今夜開始在這個城市女兒的我將成為女王

2.
除了歌曲之外,山田詠美的作品,只看過寫SM的跪下來舔我的腳,但對於她嫁給美國黑人還有曾經擔任過公關公主的勇氣印象深刻。另外就是時報駐日記者劉黎兒寫的關於日本女作家們的肉體信仰

推薦:從魔幻電影中以及看東西方人性

推薦蘇友瑞的部落格音樂藝文生活隨筆中的一篇文章:走進《獅王、女巫、魔衣櫥》的人性處境

這篇文章以獅子女巫與衣櫥、臥虎藏龍以及魔戒三部電影,來探討人性。其中提到了東方人性中的因緣論,以及西方的始終論,在電影文本中的展現。

推薦:日主婦雜誌停刊

日主婦雜誌 接連吹起熄燈號 走過91年 《主婦之友》6月停刊
【丁文玲/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有著九十一年悠久歷史的知名女性雜誌《主婦之友》,將從今年六月起正式結束,五月出版的六月號,將成為該刊的休止符。最大的主婦雜誌居然面臨倒閉命運,加上與之並稱為日本 四大主婦雜誌的《婦女生活》等刊物,之前已相繼停刊,引發日本媒體和評論界的高度關注。 (全文請轉看留言版)

這真是有趣的一篇訊息,首先是這本書的評價是"替日本社會建立起主婦學的重要地位","讓為了家庭付出的女性們,受到一定的肯定與被重視的感受,堪稱引領一股另類而實用的女性主義潮流"。然後是因為"不敵社會結構與婚姻制度的崩壞瓦解",所以要停刊等。

女性出版社在台灣我曾經為一家小型書店網站採訪過幾家出版社,包括女書店、培根文化,以及新女性出版等。覺得那時候也是抱著去探索過去年代裡面,台灣主婦的需求,以及現在的變化等去寫的。例如新女性出版在七零年代,多半是引用國外資訊,例如說有黛安娜王妃的新聞,但比較少本土自製的東西。而八零年代的新女性變成彩色的,但話題仍不脫健康、愛情、美髮、時裝等。九零年代之後的新女性則因為物質較發達,因此有許多的消費相關資訊,黛安娜王妃依舊是大家對公主夢的一個幻想投射。

一直覺得女性雜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點像是瓊瑤小說一樣,裡面有很多女性對於愛情、婚姻及家庭的想像。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看你從甚麼角度來看。不過今天日本這本刊物的停刊,證明了這類女性雜誌在日本已經不流行了。那,日本女生現在看甚麼呢?下星期到東京時,我會好好的觀察一下。

(照片轉貼自GQ,沒甚麼,只是因為反差很大所以好玩貼出來,請自行解讀恕不負責)

白人喜歡的東西

白人喜歡的東西排行榜。是英國白人朋友John 寄給我的,很好笑,他還把標題故意寫成白人(以及Susie)喜歡的東西,看了快昏倒,真是有夠刻版印象的啦,可是又有幾分真實,真好玩。厭惡美國帝國主義的John經常嘲笑我,例如我的美國腔啦,我那種大辣辣自以為是的態度,批評我喜歡的音樂說那真是不堪入耳的靡靡之音之類的。我則喜歡糗他,當他把他在大陸鄉下地區跟三位中國女生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英雄事蹟拿出來炫耀時候,故意漏他氣。白人哪白人,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的一個族群。

最近每天都窩在台大圖書館裡面收資料,收著收著自己的資訊焦慮症就又來了。於是就一再地提醒自己要:深呼吸~不然就是call老闆或是向館員求救,然後他們就會要我回到中心去想。所以我覺得收集研究資料的過程,其實跟瑜珈靜坐的道理是一樣的耶,就先完美主義、只想表現的我先是腦中一團混亂,然後老師提醒深呼吸,再回到中心。然後過一陣子又會走岔出去,就要再提醒自己回到中心,然後,研究的圖象就越來~越~清楚。原本仿若外星文的研究資料,就變得超級清晰,論文資料蒐集軟體也越來~越~和藹可親。當你心很定的時候,即使資訊很雜亂,也能看得懂,就跟達文西密碼一樣。

本週練舒緩瑜珈的時候,其實有感覺到身體裡面出現了一個space,有暖暖的流在裡面,感覺很寧靜、很寧靜。所以本週meeting的時候,就要帶著這個space過去。

Sunday, April 13, 2008

豐富一週間

又是驚險刺激的一個禮拜,見了好多人,說了好多話,看了好多影片,吃了好多不一樣的食物,運動,做了很多溝通上的新嘗試。

看了看焦慮的二月份爆掉的電話帳單,發現有四分之一強是花在跟老爸聊天上面,果然我還是一個很依賴老爸的小孩(對照之下跟媽媽的電話費是零可以見得我多麼偏心!)。

教會聚會完跟兩個女生(一個嫁給南非白人一個即將嫁給英國人)和一個男友一起去台大附近一家漂漂的咖啡店吃飯,共度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好喜歡這類的聚會,可以隨便亂說英文而不會被指責成異端的,可以談特殊的感情經驗,而不會被當成精神病患的。過癮哪!不知道為什麼在越是多元文化的環境,我就越是舒服,越是能暢所欲言。害怕價值單一的環境,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怎麼樣把自己當作罐頭一樣去符合對方的需要(例如我曾經跟政治人物工作過,就很痛苦)。心理治療是我認為一個比較能夠發揮多元能量的行業。

我覺得現在對我最大的挑戰大概是,怎麼樣去分類整理吧,就像是在MSN上面這幾年累積下來認識的人,或者是BOOKMARK裡的各種資訊,其實都還滿混亂的。但是因為我的電腦已經是Vista了,所以分類很細很細,加上自己有意識地在跟老闆工作的過程裡面,盡量地把檔案分類以及報告等,做到非常精緻的地步,所以目前好像比較有那麼一點idea究竟這個分類整理的功夫應該往哪個方向過去。

有本書我想買,是郝明義的越讀者。我猜他對於閱讀應該會有一些不錯的見解,以及多年下來累積的閱讀方式,應該對我的閱讀會有幫助。可以仔細閱讀一下這本書網站的介紹文字,寫得真的很好!

推薦:沒有名片你還剩下甚麼?

沒有名片你還剩下什麼?—王文華  

不做上班族後,還是常被問到:「你現在在哪裡?」這句話問的是:「你現在在 哪一家公司?」你一定也被問過這個問題。業界的會議、朋友的派對、路上的巧遇、跑去插花的KTV ,你坐下來,背後有人拍你的肩…「啊,你好你好,喔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哇你越來越年輕了 …」 ( 這些沒營養的場面話講完後 …) 「那你現在在哪裡?」   
當你真的講出公司名稱,從他皺起的眉頭和遲了一秒的反應可以看出他根本沒聽過,但禮貌上他還是要誇張地驚呼:「哇,好公司好公司,恭喜恭喜!」有一陣子我生病住院,在社交場合別人問我同樣問題。「啊, 王先生久仰大名久仰大名,您現在在哪裡?」   

「我在台大醫院。」   
「哇,好醫院好醫院,您是名醫,恭喜恭喜!」   

(全文請見留言版)


王文華這篇文章真的是棒呆了,把遞名片文化的那種心態全寫出來了。而且我真的很佩服他,把所有該穿的頭銜穿過一遍之後,就急流勇退,開始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不再用頭銜等外在的條件來定位自己,寫作的人當如是。我需要這樣的勇氣,真的。Way to go! 王文華!

Saturday, April 12, 2008

物質東京

今天跟我的瑜珈老師聊到要去東京五天,果然靈氣很高吃生機飲食的老師說,幹嘛去東京呢,要看青少年文化,就去西門町啊,要泡溫泉,烏來溫泉有很多日本客千里迢迢過來泡湯,藥妝店,台灣還比較便宜,吃東西嗎,去六條通不就有日式料理。我心裏想,糟糕,老毛病又犯了,沒有入境隨俗(!)(這種在不對的場合提到不對的話題的慘事好像總是發生在我身上,怨誰呢,誰叫我不小心一點)。

所以今天我變成了一個毫無靈氣的蠢物。

對於物質這件事情,其實我跟瑜珈老師有著同樣的態度,精神至上,其他的粗糙一點好像也沒甚麼關係。但是關於物質這檔子事情,我覺得假如要當心理治療師的話,還是多少要懂一些吧,而且,重點是,物質其實是了解當地文化的一種很好的方式,而運用物質去了解當地的文化,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目前我還在構思怎麼樣去完成這趟旅程,我想應該會從設計物及食物著手吧。還有就是小時候外公外婆常會教我日文,邀我看NHK,所以語言跟媒體及書籍的部分也是我想探索的。從前在舊金山的時候,會去當地的日本城吃一些東西,看一些東西,印象中就是很整潔很精緻的地方。很簡單的從分類廣告就可以看得出來,日本人即使在賣很普通的家用品時,也都會把廣告做得兼具實用及視覺美觀,由此可見他們龜毛的個性,這是值得敬佩的。但是這樣的個性是怎麼來的呢?日本人跟外國人的互動方式又是怎麼樣的?這些都曾經聽聞過,卻沒有親眼見過,所以真的會很想有一些真正的本土的經驗。總之,就是人吧,會是另一個我想觀察的重點囉。

Friday, April 11, 2008

The I Love Me T-shirt.

Esther has sent me an yellow t-shirt with "I Love Me" on it. I love it so much. Particularly the smell. I do not know why, the smell reminds me when I was 15 or something, Geroge would send me gifts from Canada. And it smells just like that. I have a fantacy about it all the time when I get the gifts. Several and several years later, now I am receiving a gift from Esther, and it smells just like my fantacy in the past time. So weird. It makes me start to wonder how much we project our feelings into things!

Thanks Esther, your gift not only gives me a sense of happiness, it also gives me a real thinking about how our sensation forms our memory and how much we should just let it go and how much should it be directed into my own being. Thanks, Esther!

Wednesday, April 09, 2008

為什麼要寫?Why We Write?

這件事情,我可能要感謝一下每天必寫日記的前男友G,因為他我才知道寫作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可以有多麼大。尤其他那種就算天塌下來也要寫日記的態度,深深影響了我對一些事情的信念。幾天前查詢了一下我的部落格,發現有本一年前看過的書,距離一年後又再看,才發現那時候還真的有認真看過這本書,所以這一年以來其實有受到那本書的影響。想來這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從前沒有紀錄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被甚麼影響著,現在有了部落格、有了紀錄,才發現自己一直不斷透過閱讀在形塑自己的生命!

然後發現,三年半前我對自己下了一個指令,就是不管怎麼樣都要走上一條覺醒的道路,雖然一路跌跌撞撞,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過,卻在最後發現只要能夠相信自己的直覺、順著直覺的流走,事情總會朝著自己想要的地方去的。從前在舊金山州大的老師說,我當時的轉變其實是經歷之前幾年的埋伏守候的,那麼我想今天的我,又長大了一點點。至少在照鏡子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醜了,至少對於自己的身材,開始有自信了,至少可以知道怎麼樣去打理自己的食衣住行,而不覺得受到控制了。對於關係,也比較能夠不伎不求了。而這中間經歷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苦!而接下來又有多長的路要走?而我有多麼、多麼地想要跟人分享自我治療的經驗!

以下是我繁雜的書單的一部分,有許多很慚愧地雖然買了但還沒有時間細看,但是大致上可以看到我其中一支閱讀脈絡,而這個脈絡正好對應著我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新看法:

親密關係的轉變 現代社會的性、愛、欲/ 紀登思著 巨流出版
為什麼要做愛 奈爾斯艾垂奇 時報出版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 Ulrich Beck 譯者蘇峰山、魏書娥、陳雅馨 土緒出版
愛情地圖  黛安娜伊希朵瑞 譯者:汪芸 天下遠見
愛之旅  戴安艾克曼  譯者莊安祺  時報出版
關係花園 心靈工坊
陳文玲  多桑與紅玫瑰
劉黎兒  女人30後、大不婚
胡因夢  死亡與童女之舞 胡因夢自傳
林芳玫  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遇見100%的愛  雷淑芸譯  心靈工坊
The Unexpected Legacy of Divorce/ Judith S. Wallerstein Julia M. Lewis, Sandra Blakeslee
女性自戀 女人的認同渴求與自我價值感 商周出版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馬可孛羅

今天在看Michael White的"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那本書,發現裡面有一段講,為什麼書寫對治療來說會是這麼重要,我想摘錄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要知覺自身生活的變化--體驗自己的生活是個進程--要知覺自己的確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便需要一種機制來幫助在時間一貫順序的脈絡之下,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尋找自己一生的事件。換一種說法,要實行新的意義,要體驗自己對自己生活的個人,測知生活有過的變化非常重要,這種測知,必須要有時間的線性概念才有可能。然而,在心理治療界,時間向度多半受到忽視。因為線性時間概念需要的是紀錄事件順序的能力(Stubbs, 1980),書寫又很適合做這種紀錄,所以要引進線性時間概念,進而產生生活意義,書寫傳統是很重要的機制。尋求治療的人往往覺得生活看起來毫無變化,自己又無力介入,追尋新的可能性和意義常常阻礙重重。這樣看來,就書寫傳統可以促使我在時間向度上釐清自身經驗而言,這種傳統可以為治療提供很多東西。(P.40)

根據夏夫(Chafe, 1985)的看法,寫語不但使人掙脫局部一是有限的時間與資訊力,使我們有時間讓自己的注意力搜尋大量的資訊,對語言資訊做精密的組織,還提供一種機制,增加觀念單位的資訊內容,按照各種依賴關係組織這些觀念。......換句話說,我們可以主張書寫提供的機制可以讓人積極地決定怎樣安排資訊與經驗,產生各種事件與經驗紀錄。 (p.41)

謝謝你,G,讓我憶起對於文字的熱愛和喜好,敬祝闔家平安。

Tuesday, April 08, 2008

有百種味道的蘋果焗雞腿

昨天到巷口吃了一道蘋果焗雞腿,味蕾快樂得想跳舞。很難形容那種感覺,一口下去,酸甜苦辣這四個字真的是太粗糙了,不足以形容那前前後後的感覺。嗯~

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過著食不知味的生活,因為總是趕著要體驗所有的事情,現在吃東西突然有了味道,每次都想要慶祝一下。我想生活也是,跟人交往也是,細細的去品嘗一段友誼對我來說,比到處去交酒肉朋友來得重要多了。看電影也是,細細的看進去,才知道裡面有好多大學問。對待自己也是,細細地去了解自己在每個時刻的需求,寵愛自己,才是王道。

美雲提醒我要把蘋果焗雞腿的來處註明一下,so, ladies and gentlemen, let me present: 瑪麗亞的玫瑰(往下轉即可看到蘋果焗雞腿那道菜喔!)。

Monday, April 07, 2008

生活的流,如同櫻花般美

夏天每日早晨七點到九點這段時間,是一天中最完美無瑕的時刻,空氣涼涼的,陽光從窗外透進來,碧綠的湖水散發出溫潤的光澤,是一種讓你想要去靜靜地閱讀一本好書的氛圍。

上星期到老闆家裡meeting兩次,見過師母,工作上算是稍微有一些進度。把這幾年來讀的一些關於愛情的文本,全數拿出並且分類。感到非常訝異的是,如果說閱讀記載了一個愛情的發展的過程好了,我得說我真的看到了自己的轉變。從最早期很懵懂,和另外一半不斷上演的瓊瑤劇本,到偶像劇肥皂劇、文人經典劇、MTV到覺醒後回到台灣看的NEXT系列、時報出版及天下文化等在關係上面,比較西化科學以及治療性的關係描述,這樣排排下來,才比較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位置是怎麼樣的在演進中。同時我清楚地發現,過去幾年在工作職場上面,雖然不見得事事順遂,但是對於目前的研究以及人際關係來說,都有很大的幫助。希望這個研究對於台灣女性會有幫助,尤其在愛情的認識和覺醒上面,幾乎是大家都會去面對到的。

然後隔天是和心潔的午餐約會,在台大附近的一家Bagel店裡面,享用了很棒的一客早餐,很具有美感(聰慧的美女+印象畫+華麗的餐點+解決我多年疑惑具有療效的談話),真是超級經典的一天,感謝心潔,並祝留學順利。

Sunday, April 06, 2008

三年半來的第一個個案,感動~

今天接了三年半以來的第一個個案,美國籍,在台灣教英文,諮商內容保密,但這真的是一次讓我很感動的經驗!我深深的感受到身為諮商師的一種使命,在個案如此的信任你,將自己毫無保留的放在你面前時,我其實是感覺到非常非常受寵若驚的,更希望能夠幫上忙。然後是在交談的過程裡面,深深地感受到身為人的一種普同性,即使在文化不同的情況之下,還是可以從他的言行舉止裡面,了解到人類共同的掙扎與渴望,這是多麼深層的領悟呀。這也讓我覺得,我真的需要再更謙虛、更去服務他人才行。

今天也是我受洗的日子,在懷恩堂。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受到神這麼的眷顧,能夠在這麼美麗的教堂裡面完成受洗,並且交到一些滿有趣的朋友。結束的時候,大家都過來握手,整個教堂大概有幾百個人吧,各種種族都有,超high的。我只是站在那邊,努力地接受神的恩典,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好大、好大!光是看著這些來握手的人們,就能明白人就是上帝給的恩典!這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神的眼睛,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都是不同的,但都是美麗的!為什麼平常時候的我們,會是那麼的去認同小我所認同的一切?小我的經驗,是很侷限的哪,而能夠給出愛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啊。

感謝上帝給了我珍貴的一天,也祈求上帝讓我有更敏銳的、對人的覺察能力,讓我可以給出更多的愛,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Friday, April 04, 2008

轉貼:羅蘭巴特,文本閱讀的歡愉

http://blog.udn.com/Dalloway68/787595

羅蘭巴特是個值得閱讀的作者,若要研究文本的話。

網路採購食物

http://www.freshdirect.com/index.jsp

正在紐約寒窯中苦讀的朋友跟我說,他不出門,只上網order food,時間到了食物就送過來,只需要五塊錢美元的運送費。覺得這真是太奇妙的發明了!

Thursday, April 03, 2008

啟動成功的能量

昨天去聽了一場演講,是知見心理學恰克史匹桑諾博士所講的,美麗人生練習本:通往成功的100堂課。恰克是心理治療師,後來累積多年經驗跟妻子一起發明了一套情緒及靈性的治療方法,就叫做知見心理學。覺得恰克感覺還滿像演藝人員的,講的東西很生動、有趣,更棒的是昨天的翻譯,是輔大影像傳播系的老師葉春華,一面翻譯一面跟著演戲,把很細的地方像是語氣、動作、神態都翻得超好,這真是我目前為止見過最最精采的即席翻譯。

在恰克的演講中,我的感覺是融入了很多中國文化的元素,像是金錢、事業、完美主義、性、緣份、因緣宿命、佛教觀等,試著去吸引台灣的聽眾。他的東西其實很簡單、很大眾化,但我覺得很實際、很好用。有點像是秘密那本書一樣,概念很簡單,但是因為有一些實際操作的例子,所以在生活裡面,幾乎都可以用到。而且我覺得在心情很差的時候,根本聽不進任何道理的時候,這些工具書其實就能派上用場了。

我覺得自己對於成功這件事情,的確有種深層潛意識的抗拒,我注意到自己在可以發光、發亮的機會裡面,會下意識的去抗拒事情的發生,所以即使機會到了,我還是會推開,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些。或者對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耿耿於懷。這方面我真的需要去轉變一下了吧,希望這會是一個開始。